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物识别整合传统识别商业应用成熟

目前,国内安防领域的生物识别商业应用发展迅速。作为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易用性极高的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金融银行、公安刑侦、门禁管理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资讯频道文章B
【安防知识网】目前,国内安防领域的生物识别商业应用发展迅速。作为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易用性极高的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金融银行、公安刑侦、门禁管理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作为后起之秀的人脸识别技术技术在应用领域也成功突围,其在安防市场潜力不可低估。由于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联合应用带来了显著的安全性,并且克服了单一技术的使用限制,预计多种生物识别联合应用将成为主流,并将开启生物识别应用的新篇章。

  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包括身份标识物品(如钥匙、证件、ATM卡等)和身份标识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但由于主要借助体外物,一旦证明身份的标识物品和标识知识被盗或遗忘,其身份就容易被他人冒充或取代。

  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利用其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一生物密钥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而常见的口令、IC卡、条纹码、磁卡或钥匙则存在着丢失、遗忘、复制及被盗用等诸多不利因素。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很容易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目前在中国市场,指纹识别产品种类多且应用广泛,而一些新识别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中,如人脸识别技术、静脉识别技术等,其在安防市场潜力不可低估。而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结合应用的需求正成为一种时尚,开启了生物识别应用的新篇章。

  指纹识别:领跑生物识别应用

  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易用性极高的生物认证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金融银行、公安刑侦、门禁管理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指纹识别系统以人的生物特征作为识别身份的手段,将经济性演绎到人们能广泛接受的程度,使各种技术手段都围绕着这个人体生物特征竞相开发相应的产品,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新技术产品也层出不穷。在安防领域,指纹的主要应用为指纹门禁和指纹电子锁。

  指纹门禁的应用场合十分广泛,凡是需要打开门的地方,都可以采用指纹门禁进行进出管理。目前在国内主要应用的场合是银行金库、银行二道门禁、监狱门禁、武警枪支管理、重要商务会所等高级场所以及其他重要的出入口。

  指纹门禁系统目前在国内市场总体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市场规模。客观来讲是属于发展阶段,从指纹门禁机潜在客户群来看,应该说指纹门禁机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并且这些场地接受指纹门禁机解决方案应该是比较容易,那为什么市场一直没有真正形成起来呢?

  据杭州中正市场部经理严玉才介绍,一般提供指纹门禁机的制造厂商在这类潜在客户中没有比较优势的客户关系,因此需要通过渠道商或者系统集成商来市场运作,并且指纹系统是一卡通系统、弱电等系统里面一个非常小的组成部分,因此项目一般由集成商自己来实施和安装。

  这就要对集成商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甚至有些项目还需要集成商自己进行二次开发。此时集成商会从项目实施的复杂程度、推广难易程度、投标报价的高低等原因就不主动推广指纹门禁机产品。他认为,如果指纹门禁在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时,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有足够量的需求和项目时,系统集成商,推广商自己也愿意投入人力和物力来做好安装和售后服务工作。

  相对于传统的门禁锁具,指纹锁系列技术产品的应用优势极其明显。单体指纹的唯一性大大提高了用户在安防上的性能要求,而指纹的独特生理附属性,又彻底避免了遗失、被盗、被复制的隐患,这些巨大的优势使得指纹锁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人们对门禁安全性能要求的提升,指纹锁的市场大门正慢慢敞开。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豪华楼盘和大型工程采用了指纹锁产品。在民用市场还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工程、酒店、政府机关等工程项目就成了指纹锁厂家首选的突破口。

  据国际生物识别集团(IBG)发布的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报告称,到2012年全球指纹识别技术市场将超过54亿美元,而中国到2011年也将拥有约46亿的市场需求。[nextpage]

  人脸识别:后起之秀前景广阔

  人脸识别技术被称为是最自然、最直观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指纹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式相比,其具有显著优点:非接触,智能交互,用户接受程度高;直观性突出,符合人“以貌识人”的认知规律;以及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然而与全球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西方各国已经开始普及人脸识别产品的今天,我国人脸识别市场才刚刚起步。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人脸识别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后,人脸识别迅速成为全球的一个市场热点,并广泛应用于公安、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数码相机、智能玩具等民用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安防领域,人脸识别的应用主要是有两方面:一类是门禁系统,即受安全保护的地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辨识试图进入者的身份。另一类是摄像监视系统,例如在机场、体育场、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例如在机场安装监视系统以防止恐怖分子登机。

  2009年安博会上,汉王科技推出一款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机--汉王人脸通。据介绍,汉王人脸通使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ualSensor”人脸识别算法,采用专用双摄像头,属于双目立体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性能大大超过二维人脸识别,算法复杂度远低于三维人脸识别,技术优势明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汉王科技董事徐冬坚介绍,“人脸通”可自动通过ATM机上的外置摄像头,拍摄取款人脸部特征,在确认取款人的眼睛、鼻子、嘴等部分鲜明轮廓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交易。它同时具有防蒙面伪装取款功能。如果取款人戴着口罩、墨镜以及帽子,使得机器无法辨认取款人脸部轮廓,ATM机将自动终止取款交易,防止蒙面犯罪嫌疑人在ATM机中取走失主存款。另外,当ATM机上的摄像头出现遮挡、机器遭到恶意敲打破坏、视频丢失等情况时,“人脸通”可以通过自动检测并实时报警提醒,以便维保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保障储户存取款安全。

  目前,该公司正在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平安集团等联系解决方案,预计2010年在北京市场投入应用。

  “人脸识别”作为科技奥运的“准主角”之一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正式亮相。今年9月,人脸识别技术又在被首次启用于首都机场。

  静脉识别技术应用“在路上”

  静脉识别是通过向手掌、手指等部位发射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导致该部位静脉中的脱氧血色素会吸收部分这个波段的射线,从而减弱反射率。进而根据反射射线的强弱计算出其静脉的图纹。这些静脉图纹和人的指纹一样具有个体独特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图纹识别不同的个体。

  由于静脉血管是存在于人体内,而静脉识别模块只识别在人体静脉中流动的脱氧血色素图纹,因此,试图仿制一个特定个体的静脉图纹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掌静脉识别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

  静脉生物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领域的最新技术之一。较之已经市场化大规模运作的指纹生物识别技术,静脉生物识别还行进在路上。

  趋势:生物识别与传统识别整合应用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的广泛应用,多种生物识别联合应用将成为主流。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联合应用带来了显著的安全性,并且克服了单一技术的使用限制。

  2009年8月,中控科技推出了iFace系列指纹、面部、RFID混合验证考勤门禁终端。iFace可以处理高达1:20000的1:N速度,并支持面部、面部+卡、指纹+面部、指纹+面部+卡等多种混合验证方式。该系列标配TCP/IP通讯方式,支持跨网段、跨网关连接。该系列产品可选配外接定时响铃,后备电池、WIFI、GPRS等功能。随着iFace的发布,中控科技相信面部识别产业的应用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6月,国内知名电子锁供应商深圳市爱迪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双认证功能的生物识别卡。其以生物识别卡为载体,采取“卡+指纹”的双认证方式,只有当卡和指纹同时正确,才能识别使用者的身份。同时,“双认证”生物识别卡内部采用爱迪尔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重独立加密技术”,每张卡片、各数据块之间密码不重复,确保产品和卡片不会被破译、复制和篡改。另外,爱迪尔“双认证”生物识别卡平台采用“1+X”的发行管理机制,通过管理软件对各终端进行系统控制,只需一次发卡和设置,即可方便的应用在多个终端,无需联网,运营成本低,应用方便。据了解,该系统可应用于政府办公大楼管理、企业办公大数管理以及学校、金融、消费等行业一卡通管理。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