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技术防范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资讯频道文章B

【安防知识网】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共安全性。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将“公共秩序与安全”作为衡量城市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把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列入总体目标之一,并确定了科学的测评指标。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创建平安城市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必然要求
        “保持我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杭州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市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2003年杭州人均GDP达到3950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人均4400美元。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比较富裕的小康型转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当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时,对安全的需求将上升为首要需求。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注重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杭州”活动,着力打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首善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健康的经济运行环境和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市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影响大局稳定的政治性事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刑事案件的发案势头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据今年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有97%的市民对杭州社会治安总体状况表示满意。稳定的社会治安有力提升了杭州的创业环境。国际权威机构福布斯将杭州评为中国商业城市第一位;世界银行两次将杭州选为中国大陆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新华社《了望》东方周刊把杭州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安全技术防范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犯罪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和便利条件。从我市情况看,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这一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诱发和滋生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犯罪手段逐步向高科技、智能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大增强了犯罪行为在时间上的突发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手段上的对抗性,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管理防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安全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日益提升到重要日程。

        在刑事犯罪总量高位运行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的大环境下,争取局部区域、一个城市社会治安的主动,关键要提高对动态治安的整体驾驭控制能力,做到“打击有力、防范有效、控制严密”。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以创建“平安杭州”为目标,以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为主线,精心编织情报信息、基层防范、街面防控和警务保障“四大防控网络”,构筑“防控高地”。近两年来,我们针对街面侵财型犯罪突出的客观形势,提出以科技保障为先导,以建设城市街面电子监控系统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我市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提高打击防范控制犯罪的科技含量,提升城市综合防控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实践证明,以城镇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为龙头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extpage]

        第一,增强了打击力度。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为打击街面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由于在繁华商业区、风景名胜区等街面案件多发地段密集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使传统的平面防控提升为现代的立体监控,并与网格化警务机制衔接,实现有效的人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此外,系统还有利于办案部门后期调查取证,实现案件快侦快破。通过在金融、文保等重点单位采取包括电子监控等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以多方位的记录下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为侦查破案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第二,严密了防控网络。我市用于技术防范的两大系统,在预防和减少犯罪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通过公开技防信息,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使违法犯罪人员明确实施犯罪将付出比在其他地区作案更大的成本,形成心理威慑。特别是在部分监控区域树立警示牌,一方面使群众增强安全感,另一方面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同时,网络监控系统还使各地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工作中存在的治安隐患,提高防控犯罪的针对性。而由内部单位和部分住宅为重点的“110区域报警系统”的广泛推行,大大提高了单位和住宅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全市金融营业网点未发生一起盗窃、抢劫既遂的案件。

        第三,提高了指挥能力。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具有直观掌控现场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现场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特别是在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方面发挥了作用。近几年在西湖博览会和烟花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市局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将所有的图象信息汇集到指挥部,通过监控图像直接、实时地了解各卡口的人群密集程度,从而更为迅捷、合理地调配使用警力。另外,运用图像监控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始资料,使我们及时掌握情况,正确分析判断,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四,促进了城市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打破两种传统观念。一是打破“治安监控就是抓现行、打击犯罪”的观念,把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定位于参与城市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促进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如在新建和条件成熟的小区安装出入口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防盗自动报警系统等高科技设施,既服务于小区的安全防范,又有利于社区的管理。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在城市主干道和路口安装电子警察系统,辅助交警开展事故处理、交通疏导与诱导工作,减少交通违法,维护通行秩序。二是打破“以我为主,部门所有”的观念,把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将获取的信息作为社会公共信息,进而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开放,做到充分的资源共享,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在治安防范体系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其在平安城市的建设中脱颖而出。

我市安全技术防范发展历程和建设体会 
        我市安全技术防范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杭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致力与对全市安防行业的管理和安全技术防范的研究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市安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机制。此外,在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投入及治安效益的产出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过程。期间,我市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经历了两个高潮。[nextpage]

        第一个高潮是,1995年在全市开发、应用、推广以区域报警系统为代表的技防设施。区域报警系统作为市局指挥中心所属“110”报警服务台的子系统及报警功能的延伸和补充,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系统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区联网。系统运作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经营活动统一由保安公司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民事责任。经过近10年的运作,该系统在全市重点单位已普遍推广联网,系统的技术性和稳定性日趋改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较好效果。该系统的局限性在于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全市共享,防范的重点局限于内部单位和金融机构,仅有少量居民住宅实现联网。

        第二个高潮是,2003年以来在全市建设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作为技术防范的主干系统,着重在风景区、商业区和社区等城市繁华道路、复杂地段,以及全市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推广安装,构筑覆盖全市的治安动态监控网络。系统建设具有4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做到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配合;二是在技术设计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三是在资金保障上做到财政为主、多方筹措、建设先行、维护保证;四是在作用体现上做到需求引导、应用第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现已建成治安监控点650个,预计在年内建成近800个。

        我们在建设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了5个环节。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针对近年来我市城镇街面犯罪案件突出的实际,我们确立了把信息化成果应用到预防和打击犯罪领域,提高斗争实效的现代警务理念。具体在主要街道、复杂场所和重点部位推广安装电子监控装置,以有效遏制街面案件高发势头。市局先后两次召开系统建设动员大会和现场演示会,从推进公安工作信息化和治安工作社会化,构建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着眼,统一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为系统建设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市委、市政府对系统建设十分重视。2003年12月,市委召开全市创建平安杭州、强化科技防范工作现场会,推广下城区的技防建设经验,对全市开展监控系统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今年的市“两会”上,市政府又把系统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庄重承诺年内新安装监控点600个以上。在组织层面上,市里确定由市综治委牵头组织,市政府还专门划拨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奖励和推动各区、县(市)的建设。公安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培训职能,各警种、各部门摆脱条块制约,纵向配合,横向协作,形成了部门协调,警种联动,责任明确的建设格局。

        第三,统一规划标准是关键。市局提出系统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普及,三年上台阶”,到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共享性强、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防控网络体系的工作目标。同时确定了“四个统一”的工作原则,即需求和应用的统一、规划和标准的统一、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勇于创新和稳定发展的统一。市局聘请有关专家,制定全局性的技术方案,明确系统采用数模结合的建设方式和自下而上,内外结合;统一规划,按区实施;标准规范,多方筹资;三级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为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保证系统实用性,市局确定两个试点单位,提出两种建设模式,一种为下城模式,即前端监控信息在分局数字化后,接入公安专网;另一种为景区模式,即前端监控信息在派出所数字化后,就近接入公安专网。[nextpage]

        第四,落实建设资金是保障。系统建设资金渠道是财政为主,多方筹措。一是在市里统一协调下,把系统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并确保所需经费及时、完全落实到位。二是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向受益单位筹集部分资金。三是系统建设与创建安全社区、安全村居、安全单位、安全市场、安全路段等各种形式的创安活动有机结合,推进系统建设社会化。四是开源节流、合理调配,通过内部挖潜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并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好的效益。

        第五,建设共享平台是方向。我局把共享平台的建设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延伸工程,在数字化层面上对建立统一的动态报警监控平台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共享平台一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系统内布防点和系统外布防点的统一管理与集中控制以及整个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我市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发展思路 
        我市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始终得到了公安部的关心和支持。最近,我市被公安部确认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监控与报警”试点城市。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效。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总的发展思路是,积极构建以警务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化进程,努力提高城市的治安防控、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活品质,为建设“平安杭州”服务。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深入研究视频探测与监控技术。全力抓好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的面上推广,确保市政府“十件实事”按期完成。同时,围绕系统的长效机制,抓紧开展详细规划、行业标准、工作机制及保障机制等中长期需求的研究,使系统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效益。以电子监控为基础,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加强道路交通监管。

        二是进一步推广区域报警系统建设。把重点要害部位、高发案地区以及易受侵害的目标纳入技术防范的控制范围,实行全天候、全方位防控。加快居民住宅区技防建设,大力推行电控门、防盗门、防盗报警装置。探索在金融系统中应用人像识别技术,配合IC卡、指纹识别等技术,提高金融网点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强防爆安检技术的应用。运用金属探测器、通道式检测安全门等各类技防手段,提高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控制能力。

        四是加强入侵探测与报警技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研究,推动城市社区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机动车、非机动车防盗抢报警系统和城市综合报警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服务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报警网络整合工作。加强对各种报警、监控技术的集成,建立完善统一的动态报警监控平台,为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供支撑和保障。

        我们将紧跟科技时代步伐,抢占信息警务前沿,不断开创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新局面,为平安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