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要因人因地而异

目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具权威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科研机构,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领域均已取得了国内或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资讯频道文章B

  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最早发展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对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研究的开展则在1996年之后。1996年,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谭铁牛入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辞去英国雷丁大学的终身教职务回国,开辟了基于人的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等国际前沿领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开始了我国对人脸、虹膜、掌纹等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目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具权威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科研机构,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领域均已取得了国内或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自2003年后,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步入成长期,主要特征有:产品体系已建立,技术标准逐渐完善,行业内企业数量激增(全球目前从业公司已上千家),产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术已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各领域应用渐趋普及,行业体系也已成型。

  在此阶段,中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开始诞生了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导优势的企业,如北京艾迪沃德指纹科技(IDworld)、北大高科、中控电子在科刑侦和社保指纹门锁指纹考勤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优势。

  以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成果为依托的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在虹膜识别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于2006年10月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嵌入式网络化虹膜识别仪,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等领域也取得突破,如亚略特、银晨科技在人脸识别等技术上都取得了领先水平。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20979-2007)国家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对我国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生物识别行业的第一个标准。

  在考虑如何选择某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时,环境因素很重要,而其中有些因素并非人所共知。经常有人问,哪种生物识别技术最好?为什么选择人脸识别,而不是指纹或虹膜识别?各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选择一项具体识别技术时,要考虑每个应用场景的独特要求,如识别准确率、系统易用性、性价比等等。

  例如指纹识别就不能应用于识别人流量较大的场合,因为指纹识别对手指放置有一定要求,稍有偏转便会影响识别率,而掌形识别较宜于人流量较大场合;另外要实现非接触式数据采集,人脸识别可以,而指纹识别明显不适用于自动监控系统,因为被监控对象不会主动配合去完成指纹采集。但另一方面,在刑事侦查中指纹识别却又可大派用场,因为在犯罪现场大多会找到嫌疑人的残留指纹,却很难找到嫌疑人的"残留"视像信息。

  虹膜识别通常需要较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并且需要使用者双眼准确定位采集到高质量图像,才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因为虹膜特征采集的难度,所以普通数据库中,难见到有存储虹膜特征模板的。

  基于计算机的自动生物识别系统主要用在解决安全问题,或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方式,人脸识别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不大需要使用者配合的应用系统,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式或无合作生物识别应用,对于这一类应用,人脸识别特别适合,其可以在数字监控提供的实时视频图像中,自动捕捉和采集人脸图像,并与系统黑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比对,实现真正的自动智能目标监控

  或可以这么说:从识别的高精确度要求,而无环境限制的,则虹膜识别是首选;从价廉考虑,中档精确度且无其它环境要求的,则指纹识别是理想的选择;没有特别高的识别精度要求,但有非接触、高流量和隐蔽性要求的,则人脸识别确是可以考虑的不错选项。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