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物流信息里“清关中”三个字反复刷新——这或许是“海淘党”最熟悉的等待。那只漂洋过海的包裹,可能正卡在海关审单环节。
海关审单,堪称跨境包裹通关的“咽喉”。一票包裹至少附带7类单证,每份包含提单号、金额等数十项信息。过去,关员需逐页核对,遇到手写体还要反复辨认,单票审核往往要10-30分钟。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仅报关单就达8838万份,而海关审单涉及业务远不止于此,人工审核不仅效率有限,还可能因疲劳出现疏漏。
现在,海康威视海关智能平台的“智能审单”功能已上线。实际项目应用中,原本10-30分钟的审核流程,现在3分钟内就能完成,效率提升3-10倍的背后,正是大模型带来的智能化变革。
OCR 提取+大模型判断,审单提质提效看得见
传统审单像在“信息海洋”里找答案,而海康威视用“OCR+大模型”组合实现了“自动检索+智能判断”。
OCR 图文识别技术先解决 “信息提取” 问题,可以快速识别单据内容,准确提取数据,省去人工翻查的麻烦。
更关键的是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判断能力”,OCR 提取数据后,大模型能像资深关员一样理解“提单号必须与报关单一致”“申报金额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等监管规则,对比不同单证的关联信息——发现发票与合同金额差10元会标记异常,遇到表述不同但指向同一物品的商品名称,能判断为 “符合规范”。
不只是快,大模型让审单更 “高效”
效率提升之外,平台在试点项目中还有一项突破:
差错识别更敏锐。人工连续审核数十票后,细微差错识别率会产生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大模型能稳定捕捉 “商品编码最后一位写错” 这类小问题,不仅效率提升,审单准确率也会提高。
当大模型走进海关审单室,对普通人来说,“清关中”的等待可能从一天缩短到几小时;对跨境商家而言,通关提速意味着库存周转加快、成本降低。
科技带来的改变不只是一个环节的速度,更是跨境贸易的流通效率。下次收到海外包裹时,可以想想,那个不知疲倦的 “AI 海关助手”,正为你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