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内唯一具备批量建造半潜式平台能力的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75%,全球的25%;
在玲珑轮胎,招远总部与全球8个分厂全部实现了智能网联,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万华集团通过对过程控制及优化平台、生产运营管理平台、商务智能平台进行智能化改造,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到98.5%以上……
从“烟台制造”到“烟台智造”,三家企业的智能化实践,给烟台工业转型带来颇多启示。“通过信息化,提升效率,实现转型,这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市经信委主任刘福生如是说。
正如刘福生所言,烟台对智能化制造的引导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编制《烟台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打造烟台智造行动纲要》,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四大新兴产业,着力将烟台打造成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端装备的特色领航者、智能制造的先进示范中心、深度国际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到2025年,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3%,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5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重点行业领域建成100个智能工厂(车间)。
方向明确,政策引导不可或缺。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我市于2015年出台《烟台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15年至2017年,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买单体机器人进行智能技术改造的,按设备购置费的5%-8%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年度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万元。对被国家、省列为试点或认定的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车间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企业实施的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纳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
没有自主创新的“智造”是空中楼阁。为破解企业创新瓶颈,激活主体创新意识,烟台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智造”含金量飙升。引导企业将投资重点集中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800多项,完成投资5400多亿元。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46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1%。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8家,院士工作站25个。全市已投入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4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2处,全市孵化器总面积达到59.8万平方米。同时,务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对全国37所理工类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走访,发布我市技术需求82项,征集各领域最新科技成果4000多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0多项,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为夯实智能制造的基础,烟台市还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烟台工业云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软件、设计与生产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营销推广等服务。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企业、行业服务云平台。开发建立“烟台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监测系统”,目前已有涵盖32个行业大类的500多户企业进入监测范围。
在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真金白银的投入下,烟台市先后被确定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省无线城市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17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总数居全省第三。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区、山东玲珑轮胎工业园区两个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首批智慧园区试点,25户企业被确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