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产业界的声音一致认为,安防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属初级阶段,安防与资本的融合更是不够充分。但是,我国的安防市场到底有多大的产值规模?市场的整合趋势与竞争格局究竟怎样?未来哪些领域会是安防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这个行业哪些部分将是未来可能的“蓝海”?安防产业会不会是下一个风投热捧的吸金石?
本次行业主题专门采访了安防产业链的代表性企业、业界专家,汇集各方人士的主流观点,特别推出报道。
看上去很美
根据《中国安防》一份安防市场初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安防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人。其中,产品生产企业约达到1万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的工程设计、安装、集成企业约1.2万家;报警运营服务企业约有3000家;各种经销商、代理商、中介服务约有5万家企业。2009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品发展最快,年增长率为30%左右,在电子类安防产品中占据了约一半的份额。
在市场应用范围方面,政府、金融等传统领域应用仍保持较大比重。据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介绍,安防产品应用较早的传统领域如政府部门、公共场所、金融和文博市场等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近年来交通、社区家庭、文教医疗和军队等对于安防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升温;“平安城市”的建设也在往二三线城市延伸。总体而言,安防产品应用的领域覆盖面很大。
由于中国安防行业及客户群体对于行业咨询顾问服务的认识处在极低的水准,导致需求处在认识而非购买阶段。因此,目前博安咨询的业务主体暂时转移到安防运营服务市场的调查、研究与实践上,试图通过实践安全运营服务,探求中国安全运营服务的企业模式以及客户最终的需求模式。北京博安联朋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王必清表示,中国的安防行业从二十多年前在极少数高风险单位的应用,发展到今天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但就中国的经济形态,安防行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在于国家控制的集团行业。而对于最近几年来出现的企业并购、局部整合现象,王必清则认为,“中国的安防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从业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普遍整体水准仍相对较低,形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企业重心偏于积累而忽视夯实内功。因此‘行业整合’在近年只会出现在极个别完全依赖资本炒作的企业中。由于《保安条例》的出台所导致的国有保安公司层面出现,安防行业的其他领域暂时不会出现整合的趋势。”
但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领军的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之路上大多少不了并购、上市等资本运作招数。对于安防产业与资本融合这个话题,王必清的观点是,企业上市融资的根本目的是企业具备综合基础能力,借助资本的力量,寻求更大发展和更加规范的经营。由于安防行业企业的基础较弱,因此目前与资本融合的程度较低,但“创业板”市场的出现,一定会吸引具备一定业绩的企业努力在“创业板”上市,不过“这种态势对于一个整体水准较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主要来源于企业综合基础和上市目的性认识。”
对此,国内另一家领先的安防行业上市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惠民认为,目前安防行业缺乏的就是一些实质性投入的企业来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安防行业发展二十多年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却并不多。“就浙江这样一个资本比较充裕的地方来说,只要你看好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给人以足够的信心的话,是容易得到风险投资的”。
“春秋战国”时代的并购
就目前国内安防行业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分为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并购以及安防企业直接到海外上市融资然后收购国内其他同行。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间的并购案例并不多,相关并购案重心主要在于企业优势的整合。相比之下,国外巨头通过对内资企业的并购而跻身中国安防市场则相对较多。2005年12月,英格索兰收购深圳博康系统工程业务(80%股权);2006年年初,法国罗格朗一举全资收购了TCL智能楼宇外带TCL电工业务,后来又控股并购深圳视得安(51%股权);2008年12月,美国UTFE公司以19.3亿港元全现金收购中国最大的安防公司——海湾控股,并将之私有化,收购完成后,海湾控股将从香港联交所退市。主要生产消防报警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海湾控股曾经占有中国安防市场35%的份额。
在充满诱惑的中国市场里,“平安城市”、“奥运工程”、“科技世博”等概念自然是海外安防巨头不容放弃的蛋糕,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它们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了非常优质的中国制造基地,这也是巨头们关键的目的诉求。而这也许正是资本介入安防产业的最佳切入点。
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的加创安防是加拿大上市公司加创系统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安防企业,以直接投资、合资、战略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中国安防企业联盟。1984年詹建龙赴加拿大留学,四年后,与人合作成立了加拿大加创系统有限公司。加创系统拥有红外核心技术,研制生产的红外热像仪、CCD摄像机等产品被多国应用于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监控领域。面对蓬勃发展的国内安防行业,加创的计划是,利用已经拥有的红外成像核心技术及加拿大上市的优势,借助资本力量整合中国安防行业的优势企业,投资成立加创安防,全面进军中国安防市场。2009年加创安防先后并购了北京先进视讯和深圳黄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黄河”品牌主要代表着“网络数字音频产品的开发”及相关服务,先进视讯“AVINFO”代表着“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及相关服务。
“说实话,中国安防行业参与企业数目众多,每年安防展会上企业都极尽其力布置展台,可以说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真正能挣到钱的企业并不多。现在正是安防产业的春秋战国时代,整合在所难免。”加创安防首席运营官陆福明向记者表示。
加创安防将按照规划,通过控股并购逐步完善产业链,最终完成自己的战略布局。据陆福明透露,加创安防在2010年计划再并购2?3家公司,有可能会选择台湾的公司,一方面是台湾的零关税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台湾有很多技术背景强的企业和研发团队,并且未来有登陆纳斯达克的想法。
陆福明认为,“在未来的3?5年里,安防行业将快速形成几个大型公司,将大大提高安防的技术及资金门槛,就像通信、IT等行业一样。”基于这个判断,研发“安防集成系统”可能是安防企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陆福明也强调,加创不是纯粹搞资本运作,而是走技术整合的路线,除了资本并购,加创也不排除联盟、参股等合作方式,最终形成集成化的安防平台,系列化的安防产品,将红外核心技术融入安防。
2005年5月11日,天津亚安宣告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为安防行业第一家海外上市企业。亚安的上市成功,为国内相关企业的资本募集渠道与企业经营战略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向。同一年的7月,安防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简称CSST)登陆美国OTC市场,2007年成功从OTC转板纽交所;2008年10月13日CSST又成为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迪拜(DIFX)的中国公司。安防科技CFO叶永佳表示,上市不仅可以吸引并留住最好的人才,更是企业树立全球品牌形象的契机,尤以迪拜为例,CSST在迪拜仅仅是挂牌而并未融资。目前,CSST在北美和中东地区的品牌认知度比较高,正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但叶永佳也坦言,国外的安防产业发展很早,现在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中国的品牌要想充分打入国际市场,尚需一定的时间。
根据叶永佳提供的一组财务数据,CSST的营业额由2005年的3300万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4.27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营业额同比上涨34%,升至1.59亿美元,对于2009年全年的业绩预测,叶永佳非常自信的表示将达到6亿美元?6.3亿美元的水平。近几年CSST通过并购、整合行业资源全力开拓中国安防市场,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其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登陆,共计募集了2.1亿美元,为其后来的并购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几次较大规模的并购包括4500万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创冠智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诚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5亿元收购深圳市宏天智电子有限公司以及8000万元人民币收购武汉恒亿科技有限公司。
叶永佳介绍,安防科技从2005年即开始大规模的并购和战略合作活动,使CSST在安防领域的产品覆盖面更加全面。除上述公司外,目前已纳入CSST旗下的还包括常州明景、杭州天视、深圳骏鹏、深圳豪恩、北京冠林神州等数家监控产品制造企业,还有分布各地的数家工程集成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CSST主要由安防制造、安防软件、安防集成、安防服务、安防销售、消防、节能减排七大业务板块以及CSST研究院、安防学院组成最重要的九大功能板块。依托深圳作为中国电子制造中心的优势,CSST建成了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的中国安防工业园。在采访过程中,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对CSST的评价是:“以资本为纽带、逐渐形成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业务布局的成功典范。”
与此同时,作为行业成熟度重要标志的国内企业收购海外公司也开始出现。2009年8月28日,中星微电子旗下的中星电子股份公司宣布收购阿尔卡特-郎讯-上海贝尔的监控业务,此次收购使得中国安防产业拥有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本刊曾就此次并购案采访过中星微CFO汤镇瑜,他对中国安防市场前景的预期非常看好,“中国监控市场每年增长25%,2010年将达到431亿美元的规模,扩大监控业务是中星微的一项重大发展举措。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机构要求监控产品具有先进的功能,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我们还预计,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将进一步增加未来数年内对我们监控产品的需求。”
随着中国“平安城市”的建设,很多行业对数字监控有着很大的需求,仅就中星电子之前在各地方政府的申报项目中,安防系统的采购订单逐步产生大幅增加的势能。时隔半年,本刊就收购整合的情况再次采访汤镇瑜,汤镇瑜的回答是“非常良好”,并会一直关注行业内其他企业,以谋求适时并购。汤镇瑜谈到,在他接触的投资人中,其实他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安防产业,所以与资本的融合会越来越热。但汤镇瑜始终强调,规模的提升,靠资金来整合仅是一种途径,而真正的根本还是靠技术来整合,有实力的企业是那些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而不是以项目来带动发展的,资金一定回归到技术研发领域才是正途。
通常,在经济学的语境里,“蓝海”有两种解释:一种没有恶性竞争、充满利润和诱惑的新兴市场;一种避免激烈竞争,追求创新的商业战略。但在山寨速度紧随创新速度的中国,所谓“蓝海”也仅是相对概念。在记者对业内人士的广泛采访中,归纳出以下几个安防产业“蓝海”领域:视频的智能识别与分析处理、消费安防和安防服务。
智能识别与分析处理
如果说安防设备是安防行业的基础,未来安防行业的更多亮点将会是作为安防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其中更以智能化的系统最为令人瞩目。
(1) 辐射成像识别
在安防领域,有一家被国际海关界认为是安检高端品牌、各项关键技术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公司——清华同方威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的安检口所设置的物品监测仪器就是出自威视的产品。其独有的“高能量辐射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海关、民航、铁路和港口等,在世界安检技术领域成功推出了以加速器为辐射源的第一套快检系统、第一套整编列车检查系统、第一套双能双视角检查系统以及第一台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仪,用于集装箱、车载货物、防爆物和毒品等检查。2008年,威视股份作为北京奥运会安检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竞赛场馆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近千套安检设备。
(2) 视频智能处理
如果将同方威视比作“智能读图时代”的国家队,那么智安邦应该是民营队的生力军,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于2006年4月成立的北京智安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图像智能识别、分析判断及自动处理的专业化研究与产业化公司,截至目前已相继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产品,包括“SmartTrack图像智能处理器”、“SmartCore 图像智能处理嵌入式软件”和“SphereEyes智能全景相机”,其技术性能和产品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其董事长张春光表示,智安邦把研发重点放在图像智能技术处理方面。他非常坚信,今后最大的产业是智能化机器人的发展,而机器人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也就是智安邦研发的核心技术。智安邦的产品是结合目前安防市场上DVR产品而研制的图像智能处理设备,现有的产品、技术全部是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的主要产品SmartTrack图像智能处理器是在仔细研究了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先进的同类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智安邦自己的技术和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发的,目前已研发出第三代产品,有些功能和技术指标已经超过了国际同类水平,比如对早期烟情、火情的识别、人体各种行为的识别、交通流量、人群密集度的统计等。“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没有学习对象了。”尽管这样的言辞略显张狂,但从张春光自信的眼神中,我们已经感到他对智能视频这个细分领域的运筹帷幄。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所经历了的三个时代演变历程——第一代的全模拟系统,第二代的部分数字化的系统和第三代的完全数字化的系统(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而现在整个行业正在酝酿视频监控的新革命——智能视频监控,它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以人体行为识别来举例,在摄像机监视的视场范围内,可以任意设置警戒区域,当有人在警戒区域内无固定路线行走、来回徘徊时间达到预设门限后,则触发徘徊告警,用告警框将徘徊人标识出,并显示其运动轨迹;再如,一旦有人在警戒区域内超过预设速度运动或车辆低于预设速度运动,则自动产生告警,并用告警框标识出目标人物车辆,同时标识出其运动轨迹,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有人异常运动。这对于银行的ATM机和警戒区入侵等领域具有绝对有效的实际应用价值,或许“躲猫猫事件”也就不再会发生。“智能视频技术的发展前景是惊人的,也将带动金融安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一个真正完善的金融业营业网点的安防监控系统的作用不仅在于事后取证,更在于事前的预警。”
在张春光看来,智能视觉和智能视频监控领域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增长点。“市场不接受纯粹概念化的东西,一定要有实际应用的才能被认可。”智安邦目前的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包括“平安城市”、ATM机、部队仓库、楼宇报警、机场安防、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监狱等。“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发展成为全球最优秀、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化图像视觉处理技术公司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挑战很大,全球没有真正绝对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只能防守、不能进攻,所以要不断的创新,虽然创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在IT行业,一定要敢往前赌,因为它的进步速度会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张春光坦言,现阶段,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从初期的安防视频图像技术只有传输和存储单一的平台到半智能的视频监控转变阶段,离真正的智能视频安防高水平还有一段距离。“2030年人类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3) 生物识别
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给智能监控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因素,其中以人脸识别为重点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神速,已成为识别及身份认证市场新的亮点。比尔盖茨曾预言,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记者在采访中国安防协会时就亲身体验了这种最自然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门禁系统安置一个人脸识别器,当工作人员面对识别器时,系统瞬间将其图像与预存图像进行比对,完全符合后大门自动打开,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5秒钟。
从手写识别到汉字识别,再到模式识别,汉王科技在“识别”领域是我国起步较早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围绕智能人机交互领域不断创新应用, 汉王也开始发力安防市场。“汉王人脸通”是汉王科技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推出的全球首款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机。采用了专用双摄像头及DualSensor? V2.0”人脸识别算法,识别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而且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汉王科技副总裁徐冬坚介绍,“人脸识别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只要把一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重点人物”的脸部特征输入存储系统,“重点人物”如擅自闯关,识别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向其他安保中心“报警”。另外,某些重要区域如控制中心只允许特定身份的工作人员进出,这时候面部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存储的所有人全都会被拒之门外。当前,汉王人脸识别的顺利识别率达到95%,远远高于国内同行。
迎接消费安防时代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智能住宅小区”的概念逐渐被炒了起来。所谓智能住宅小区,是指配备成套的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和联网报警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等。根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到2013年,住宅领域占中国安防与监控市场总体营业收入的份额预计将上升到23.3%,而2008年是18.8%。这将使其超过传统制造领域,成为安防和监控市场中最大的单一领域。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认为,安防产业应该借力其他产业来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安防行业很重要的目标市场。
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对安防产品的需求也愈来愈高。“消费安防”概念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应运而生,即广泛应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安防,并不是针对于防盗而言。在国外,“监控”理念已成为人们为家庭安全考虑的首选,当大人去上班,家里孩子没有人照看时,对于儿童的保护一般会采用视频监控的手段来实时观察小孩在家吃饭、游戏、睡觉的情况,如果有危险的现象发生,产品会在第一时间向家长发出警报;对于老年人,比较注重于紧急求助、社区医疗服务、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而对于中青年,消费安防则更倡导强大的智能控制以及娱乐享受等功能。靳秀凤也分析了目前消费安防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安防产品以前面对的都是工业客户和商业客户,由于其设备的专业性,所以价格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后续的服务体系跟不上用户的需求。
“用什么样的理念将其变成真正的蓝海,这是我们业内人士需要持续努力的。” 在2009年9月,靳秀风率二十余家行业知名企业代表齐聚昆山赛格电子市场,就关于在昆山赛格设立中国安防体验中心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浙江大华、杭州海康、D-link、Visonic、天津天地伟业、成都亚光等知名企业的一致认可。在靳秀凤看来,设立中国安防体验中心,不仅满足了长三角日益增长的安防行业发展需求,还能更直观的展示安防产品,推广最新安防技术,与消费者互动,达到实景体验的效果。“策划体验中心的过程,也是我们进步的过程。”
安防运营服务
一个新的价值环节正快速形成于安防产业的价值链中,即安防运营服务。当安防的应用在某些领域逐渐规模化以后,与系统建设相关的运营商角色将出现,并将逐渐体现其价值。
2010年1月21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其另一控股子公司——浙江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已经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核准注册登记,并于近日领取了营业执照。其经营范围为:计算机安全防范网络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销售及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安全防范智能工程的设计、安装、维修服务,电子产品的销售。“这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可以更的好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整合内部资源,开拓安全防范系统联网运营服务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与影响力。”浙江大华首席财务官魏美钟向记者表示,“如果在战略方向上做好选择,每个细分市场都有蓝海,但任何产品都有中高低档,技术优势能保持一时的领先,却不能长久,决策至关重要,不要等市场火起来再去追赶,安防运营服务领域是非常有前景的。尽管目前运营商的角色多以电信、网通等垄断企业为主,但民营的安防运营商也终将会有大作为,这是机制决定的。”
与魏美钟的观点一样,王必清也认为,安防行业的产业链有产品研发制造、产品销售、系统设计及安装以及安全运营服务形成,从用户的层面来看,安全运营服务是客户的最终需求,在用户层面,安全业务外包将是企业处理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由于中国的安全运营服务几乎处在市场化萌芽阶段,因此安全运营服务将是中国安防行业具有一定实力企业的“蓝海”战略的最佳选择。另外中国的安防企业在战略规划、市场策划、内部管理监控方面普遍处在初级阶段,首先重视并下功夫的企业将会处在较优势的竞争地位。中国安防行业仍处在朝阳期,随着行业用户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其行业竞争格局会逐步集中于以产品为核心具备实力的企业、具有规模的大型综合集成商以及安防服务类企业。市场规模仍将快速扩大,服务型企业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最大。
尽管安防产业的现有规模在一个30万亿元GDP的国度里显得微不足道,然而产业更迭的规律已经清晰地预示着它未来的空间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