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看来,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还是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安防”两字。而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车,不管是传统安防创企还是人工智能企业新秀,都将下一步战略计划投向了“AI+安防”。可安防行业到底有何魅力,使得其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热门落脚点呢?本次,我们有幸请来了北京智慧眼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肖要林,和他一起聊聊,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智慧眼是如何从一家安防“后来者”走到行业前端!
Q:a&s总经理、总编辑 关玉娟
A:北京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肖要林
Q:从一家安防“后来者”到受到行业关注,智慧眼在短短数年间快速成长。请对智慧眼进行简单介绍?
A:北京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眼”)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可为B端、G端客户提供以生物特征识别为核心的身份认证整体解决方案、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智能视觉整体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2016年,智慧眼成功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6147)。公司建有北京总部、长沙数据中心与运营中心、深圳硬件研究生产中心。同时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智慧眼在广东、四川、安徽、江苏、陕西、贵州等地陆续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智慧眼的营销及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0余省的公安、交通、司法、人社、金融、教育等行业,用户达到数亿人。
Q:我们了解到智慧眼拥有四大主要技术: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智能视觉以及芯片技术,能否简单介绍一番?
A:智慧眼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团队由海归以及国内的中科院、清华大学、国防科大的专业研究人士组成,拥有核心算法及前后端软硬件产品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智慧眼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LFW上已达到99.65%以上的准确率,同时在人脸检测、关键点定位、活体检测等关键技术和超大规模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领先于行业的较大突破,今年年初在由Google举办的megaface百万干扰级的人脸识别算法挑战中,智慧眼人脸识别位列前两名。
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依据“人类手指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这一原理,用特定波长红外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人员身份。它是一种高安全,高精度,认证速度快、不易被复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智慧眼的指静脉识别技术在近三年的全球指静脉识别算法挑战赛中蝉联冠军,成功将中国的指静脉技术推向国际,目前在指静脉算法和指静脉产业化落地方面智慧眼均居于领先地位。
智慧眼智能视觉大数据平台是基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构建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以成效为导向,可对视频中的人、车、物、行为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结构化处理,为用户提供底层算法、平台软件、前端产品等整体工程的定制化研发和服务;
在芯片研发方面,智慧眼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从CPU处理器、GPU芯片、嵌入式处理芯片、半定制化芯片到全定制化芯片,结合智慧眼核心算法和产品的具体需求,使自身研发出来的软硬件产品在应用中达到性能、成本、计算能力、功耗的综合优势,整体上全面领先于行业,并形成适合智慧眼技术演进的研发节奏。2017年,智慧眼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基于FPGA架构的前端智能抓拍机和后端FPGA智能服务器,即抛开了传统GPU架构的高功耗、低处理能力、不易定制等缺点,又为客户打造了低功耗、高集成度、高处理能力的前后端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Q:目前智慧眼的四项主要技术目前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有实际的落地案例吗?
A:人脸识别技术和指静脉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主要应用于身份认证方面。自2009年起,智慧眼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身份认证业务。截止目前智慧眼人脸识别已服务了超过全国1/10的人口,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人脸识别实战应用。最典型应用案例就是智慧眼协助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人社部门搭建基于生物特征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除人社行业外,智慧眼的生物识别技术还被广泛底应用在智慧政务、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行业的身份验证场景下。
智慧眼的智能视觉技术主要给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立体治安防控提供精准化的视频数据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慧眼”和“智脑”作为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端的价值,对社会防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以智能视觉技术驱动城市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2017年底,智慧眼承建的中国海关总署移动式人脸布控系统在全国上线,截止到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应用中不断的吸取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华中某省省会城市启用了智慧眼“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治理与防控系统”平台,通过智能监控、人脸识别、行为属性分析、智能物检等多项技术的配套融合,在轨道交通各个关键卡口进行布控。同时该系统还可实现定制化开发,在机场、医院、旅游景点、社区等人员密集和监控重点区域也都有应用,这套系统是智慧眼“公安天网工程”的一部分,是公安部门布控抓逃的得力帮手。
Q:为什么智慧眼在研发人脸识别技术的同时还在研发指静脉识别技术,两者的区别在哪?关系如何?
A:指静脉识别技术安全稳定,与人脸识别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脸识别是利用人体表面的生物特征,而指静脉识别是应用人体内部的生物特征,日常生活中这一特征是肉眼不可见的,且无法获取和复制,只有在人体血液正常流动的情况下,也就是活体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识别,它不受皮肤表面的褶皱、纹理、粗糙度、干湿度等任何缺陷和瑕疵的影响,所以安全系数更高。目前智慧眼的指静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安全级别较高的行业或领域,比如金融领域的指静脉无卡取款、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门锁,保密领域的保险箱、军工领域的无人指挥操控平台的授权和系统登录等。
人脸识别技术则更加的方便直观,相比静脉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因其直观、非接触、采集终端设备通用普及等属性,目前用在远程识别、无感识别、人证核验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目前,智慧眼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公共安全和民生领域,如人脸布控、实名制核实、VIP识别、无感考勤、生存认证等。
从应用关系层面来看,其实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各有利弊,某种生物识别是否适合应用,关键要看具体的业务应用场景,目前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在适合其本身技术特点的应用场景中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和便捷。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为了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可以采用互补的方式进行应用,达到1+1大于2的应用效果。
Q:您刚才有提到智慧眼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化项目,但其他厂商其实也有类似的解决方案,智慧眼的优势在哪里?主要的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A:对于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智能化项目来讲,底层算法、平台软件、前端,甚至后端服务能力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与其他类似厂商相比,智慧眼的优势在于,智慧眼是一家拥有拥有核心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拥有核心算法和定制化的软硬件产品,对行业业务理解较深,具备强大的工程化能力,能有效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Q:不谈其他行业,就以安防行业为例,智慧眼为什么选择AI+安防?在落地AI+安防这一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难题?
A:在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了新风口。在安防行业,用户需要更智能化的产品来解决视频体量激增带来的分析问题,同时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用户在视频监控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意愿也逐步增强。换个角度而言,安防本身业务应用的需求推动了安防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安防企业纷纷打出“AI”大旗,虽然独角兽企业受到了资本的热宠,一轮又一轮不断扩大的融资规模刷爆了媒体的新闻版面,但最终解决用户需求才是关键,因为用户所需的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行业中发展起来的智慧眼在算法、行业业务应用、智能软硬件终端产品定制等方面有多年的积累,能快速有效的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安防人工智能市场上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Q:在“AI+安防”领域,近几年有很多AI创企闯进来抢食这块蛋糕,您认为它们的加入将给整个安防市场带来什么影响?行业同时还存在哪些机会?
A:类似我们智慧眼这种AI新创公司的优势在于,我们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人才及技术积累,首先是强大的系统性算法创新能力;其次是其源于互联网基因或大项目工程开发,这些大型的应用在处理分布式、大数据以及人机交互等问题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对进入安防行业的厂商来说,大家既存在竞争,又存在着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AI新创公司拥有算法核心技术,必须要重视产品落地,要提出结合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深入到行业及具体的产品细节中去。针对安防行业那些无法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的安防企业,与AI新创公司进行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
Q:最后,能否向大家谈谈智慧眼的战略计划?
A:智慧眼始终坚持以“打造识别万物的智慧之眼”作为企业愿景,在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同时,逐步实现向人工智能全领域发展。让计算机学习人类智慧,服务人类社会;积极推动计算机视觉革命,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因智慧眼享受更多的安全与便利。
编后语:
纵观全球市场,“安防”这一名词并不是如今才谈起的陌生话题。早先的安防以“人防+物妨”为主,所涉及的人力、物力甚多,却通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入注后,一成不变走传统“费力”路线的安防领域迎来了一场全新变革。
在这场全新变革中,传统安防领域最大的挑战在于: AI+安防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场景落地,又不得不面临前(传统安防创企)后(人工智能创企)群起竞争,技术概念繁多,迭代快速,应用效能炒作夸大,资本市场追捧虚胖的纷繁局面,既有诱人的海量应用前景,也有涛涛海浪的翻滚冲击,虽不知前路如何,但人工智能的魅力在于,用科技的力量满足人们对高度智能化的社会生活的渴望。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也才刚刚开始,谁将成为真正的弄潮儿,时间终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