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里的关键词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早在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开始,全国就开展了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的无锡市,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而物联网也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可以毫不犹如的说,物联网在中国受关注的程度不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的发展,现已经逐渐应用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在国外,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以及计算技术等的发展,近年来其研发、应用开始拓展到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在物联网关键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
政府是物联网背后的推手?
在国内物联网高速发展的背后,主要是依靠政府推动:建立研究院、给予相关企业予以经济补偿的动作,让众多物联网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这只政府是第一步动作。
物联网怎么用?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后是否真的可以增加企业效益?这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物联网提出的疑问,而民众对物联网的不了解成为物联网推广最主要的障碍。物联网虽然是在美国提出的,但据Acquity Group的报告称,约87%的美国消费者不清楚“物联网”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在知道可穿戴设备和其他联网设备的人群中,53%不想购买可穿戴设备,逾半数美国人甚至不知道他们能够购买智能冰箱或智能烟雾报警器。
据悉,国内政府为了推动互联网建设,已经在多个领域展开物联网试点工程。在2013年,发改委即对各省市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表明“鼓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向应用服务企业购买服务”。据悉,国家对于审核过关的相关物联网项目,将给予相关的补贴和纳税优惠,以减轻相关企业在物联网服务投资的资金费用。
智慧城市里的物联网
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5〕14号)》,提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并明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为首的12个部委局负责落实。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物联网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哪些方面?
1、智能家居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智能家居逐渐由概念转化为现实,市场趋于成熟。人们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也从当初的观望态度过度到现在的体验阶段。智能家居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选择,例如:用户起床时,窗帘可以自动开启;当用户离开家时,相关的安防设备开启工作模式,而燃气等开关将自动关闭。同时,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相应的感知设备时刻了解用户当前身体状况,及时对用户提出健康的建议,而这些都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
2、智能交通
随着城市道路车辆饱和度上升,车辆拥堵、无法找到停车位等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了解道路是否拥堵,拥堵情况怎么样,道路为什么拥堵,这些以往只能通过交警到现场查看的情况,现在通过监控、地感线圈等设备可以及时得知,而这些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仅可以方便交警有效的分配警力,同时可以分享到相关平台,提醒或建议后续车辆换道行驶,提高道路的使用率,减缓道路拥堵的情况。
3、能源环保
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日本的4.4倍;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煤炭对外依存度超过8%,而环境形势更令人担忧。在能源物联网中,有企业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和设备感知、工况智能预知的智能节电控制系统与模型,可以应用于建筑节能以及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厂房设备节能控制和办公领域节能控制。能源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环境、设备状态智能感知,通过自适应调控电机、照明设备的电源及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有效节电的目的。
4、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客观要求,根治问题食品的唯一途径。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依然是“以打为主”。监管部门,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力度很大,质量检测的目标主要是问题食品。为有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各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完善质量检测机构、更新装备;同时也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提醒消费者规避风险。然而,这种“以打为主”的监管模式根本无法根治问题食品。而采用物联网RFID等相关技术,可以对物品进行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冷链物联网建设,从而建立有效的食品流通过程物联网监控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