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物识别构筑整体监控 期待全范围应用

近日,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登了一则相关论文,表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如包含了2万个互相联系的基因的人类基因组,要想一次监控整个系统是有可能的。而这中间利用的关键点就是生物技术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作为重要的安防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安全领域。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市场的跟进以及行业需求的推动。
资讯频道文章B

  近日,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登了一则相关论文,表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如包含了2万个互相联系的基因的人类基因组,要想一次监控整个系统是有可能的。而这中间利用的关键点就是生物技术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作为重要的安防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安全领域。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市场的跟进以及行业需求的推动。

  生物识别世界市场应用分布

  据国际生物识别集团(IBG)最新权威报告显示,目前生物识别产业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到33.5%;亚太地区随后,为23.8%;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依次为16.5%、11.0%、9.1%和6.1%。

  1、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10亿美元左右,除了商业用途比较普及之外,政府也是生物识别技术最大的用户。“9·11”事件后,全美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及虹膜识别、面部图像扫描以及掌纹识别等。而27个免签证国公民前往美国,必须持生物识别护照。为了加强安保防范,国土安全部投入100亿美元实施了大规模美国访问(US-VISIT)计划,开展生物识别系统的研究。该计划具有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储存功能,并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目前,每天约有3万名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授权用户查询US-VISIT的数据。

  2、欧洲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特殊规范,使得欧洲地区的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在近年内取得了快速成长,2010年市场规模超过6亿欧元。除了推行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生物识别应用程序接口联盟(BioAPI)等行业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外,欧洲各国在普及生物识别护照、国民身份证计划和第二代申根信息系统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Frost&Sullivan公司的研究显示,目前欧洲市场关键的增长领域包括非指纹自动识别系统(Non-AFIS)、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面部识别、扫描眼(虹膜和视网膜)、掌形、声音验证和签名验证等。

  3、印度

  目前,印度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仍处于萌芽期。国内主要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有Bartronics、BioenableTech、Jaypeetex和融合(Fusion)生物识别公司等,主要生物识别技术系统集成商有Zicom、Datamatics、Johnson控制等公司。印度政府和私营企业对生物识别技术的高度认可,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印度生物识别市场现在仍集中在指纹技术,未来有望在虹膜识别技术上有所突破。此外,为解决身份被冒用而阻碍国家发展的问题,印度政府计划从2010年9月起将为全国12亿人口建立国民身份数据库,在全球首开用生物识别系统的先例。

  4、中国

  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已进入成熟发展期,200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19亿人民币,技术、产品和应用日渐普及。根据《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一文显示,2009年我国生物识别产业细分市场分布为:商业应用占84.9%,主要用于门禁、考勤和身份认证;公共和社会安全应用占4.8%,主要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治安管理;公众项目应用占4.5%,主要用于社保、医疗和教育应用;大众消费类应用占4.3%,主要用于指纹识别门锁、箱柜锁、电脑手机开机认证等;司法应用占1.5%,主要用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和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刑侦用途)。相较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国内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在指纹识别技术,今后在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生物识别全范围应用值得期待

  1、签证应用新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包括了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DNA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广为安防领域应用。最新消息,为了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国将应用生物识别技术适时引入生物签证。生物技术在签证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签证颁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签证的防伪性能。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要在确保维护国家和公民安全的同时,做好保障正常人员出入境工作,签证载体和可识别信息的技术变革势在必行。

  生物识别签证是当前世界签证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英、法等国家在为本国公民签发具有生物特征信息的电子护照的同时,开始对外国公民实行生物识别签证。这一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所接受。所谓生物识别签证,就是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签证领域,利用人体面相、指纹等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安全、保密等特点,在颁发签证或入出境边防检查过程中采集和存储生物特征信息数据,通过有效比对,更加准确、快捷地鉴别出入境人员身份。目前,相关的配套法规已在讨论、制定之中,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也已开始准备。中国的生物识别签证值得期待。

  2、“打卡”应用市场广阔

  “打卡”应用是利用了生物识别的虹膜识别技术。据统计,该技术目前已在矿山安全生产、监狱犯人管理、银行金库门禁等众多领域实现应用。只要将双眼对准屏幕,机器就记下了虹膜特征密码,就完成了注册环节;在此后的识别环节,带眼睛的人员便可无需再摘下眼镜,只要对准屏幕一瞅,不到一秒,机器就完成了比对识别,身份信息与“打卡”时间立即显示在屏幕上。

  这一虹膜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国煤矿工人考勤、监狱犯人管理、银行金库门禁、边境安检通关、军队安保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等领域实现应用。而中科院自主研发的虹膜识别产品则已被20多个省市的近百万用户注册使用,每天完成几十亿次虹膜比对,占据了国内虹膜识别市场70%的份额。

  3、防盗应用走向高端

  锁具发展至今,已完成了机械锁到智能锁的演变。智能锁以其方便性与安全性成为了当今中高端锁具的潮流,而以指纹锁为代表的智能锁,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近年来,随着智能、环保、节能的新消费理念兴起,消费者对高端锁具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场上却没有真正符合高端领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出现。而今天,一种基于指静脉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公安部研究所认定为目前最安全可靠的高端生物识别技术,将在许多领域发挥主流作用。

  生物识别技术正日益成为广大行业及领域的应用技术,而指静脉完善了以往生物识别技术,并将引领新一代识别技术的蓬勃发展。随着国内市场对高端生物识别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多知识型企业将在生物识别领域不断开拓发展,为社会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4、门禁应用独领风骚

  生物识别中指纹及指掌静脉辨识系列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四大特色产生了针对指掌静脉辨识应用发展技术,这四大应用技术特色的引领指掌静脉辨识产品上走向门禁管制领先地位。

  我们在产品测试验证中逐一去检核这四个生物识别特色部分,首先是近红外感应方式,辨识快速,从测试中在距离几公分左右的方式,无接触指掌静脉登录及辨识的快速反应,不受环境亮度影响的效果呈现说明了生物识别感应技术的第一快速稳定特色;再来我们也见识到指掌静脉的生物识别内容在整个操作界面上的人性或及便利行,采用了AllonScreen的设计使所有触控操作在一个窗口上可以一览式操作,兼具了语言选择功能可适用于各种国家使用语系这是生物识别的第二便利特色;第三则是在整个掌静脉辨识使用上令一个思维;针对系统使用可能产生的后门及胁迫使用问题设计了单、双、多人登录及卡片密码等,同时可用的多重认证及后门机制及左右手掌登录异质的反胁迫功能,使整个使用更加安全的第三安全性特色;最后第四大特色是集合了网络应用化的需求使系统在结合防盗及监视监控上更形简易,也在透过这样的特色下,可以更与未来电信网络整合成为网络居家或门禁管理的互通机能的第四通讯特色。这些特色看似简单,但只有厂商努力开发研究的艰辛过程,才能使指掌静脉生物识别技术快速跃进。

  结语:

  随着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在近几年里,生物识别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功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特别是在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小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生物识别技术飞跃式的发展,也将成为未来安防应用技术的领航者。

  延伸: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所谓生物识别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