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手环还牌发展阶段,走向可以是多样化的,没有人能定义智能手环应该是怎么样的。将时尚与科技更完美的结合作为出发点去创新手环,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国外FitbitJawbone的大卖,可能让大家觉得智能手环必须与运动健康相结合,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外国用户的生活、运动习惯与国人不同,手环的使用习惯也不同。国内山寨厂家不顾本土需求盲目跟风,仿造出来的智能手环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刚需时期未出现
亚太地区智能家居协会秘书长柏斯维表示:“目前,国内智能手环功能单一,属于初级产品,智能手环在国内未进入刚需时代。智能手环的关键在于后台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在未来智能手环如果能把生命体征信号采集到后台,同时把数据能够应用起来,那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刚需。”
在谈到智能手环发展与未来走向,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也表示:“智能手环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刚需并没有出来。我也体验到智能手环,戴两天感觉到未带来太多的价值,我常说的智能手环像数码相款一样,过渡性的东西,目前来讲,它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高度的黏性。假如有一天,假如有一天带来手镯的东西,有两天没带,因为数据缺失人让医生不好对你的健康进行判断,我相信这个产业很快的爆发,为什么大颚也非常的关注,未来大家很能看清楚的,未来会形成数千亿美元的产业,但是缺乏类似于iPhone这样的东西把这个行业引爆,但是这个引爆点时间我们很近了。”
据了解,目前的智能手环的功能来自一块运动传感器,也就是说所谓的睡眠监测也是通过用户的运动情况来判断的,这样来说对于睡觉时喜欢翻身的用户来说睡眠质量肯定不会高。用户看到数据后会为自己的睡眠状况焦虑,即使进行食疗乃至药物治疗,由于智能手环是通过运动来判断睡眠情况的,在数据上依然不会有太多改善,那么这将直接导致用户对产品本身的反感。
被“轻视”运动服务
无论是三星还是苹果,都只是强调了运动而没有涉及睡眠,国内厂商把睡眠监测列为核心功能之一,俨然是在拿用户体验开玩笑。还有一个功能上的问题就是,国内厂商忽略了时间显示。一些智能手环采用点阵式屏幕,本身在视觉上就不是太乐观,一些智能手环甚至没有显示屏幕。Jawbone类产品的定位是运动手环,而国内智能手环的定位是智能,使用运动手环的设计做智能手环本身就不是理智的。
国内厂商在技术上还停留在应用层面,其所强调的核心功能远超过了自身的解决能力。对于智能手表的定位,也并不是没有更多的探索,每个人都在想智能手表可能下一个bigthing,苹果、三星、Google都在忙着打造自己的智能手表。
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可以实现与智能手机连接,长期佩戴在人体上,还可以实现人体运动记录、睡眠记录检测、时间显示、来电提醒等常规功能。这些实时数据可及时提供给医生、应用开发者等,并对人体健康做出相应的建议,受到很多人青睐。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医疗健康将从被动的接诊转变为主动的监测,而医生也将从琐事中解放出来,从而能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工作。曾有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启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