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动安全系统基于反应式机理,并依赖于自治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在给定时间内的实时反馈。自治传感器的覆盖范围有限,缺乏协同性,并且存在盲区、适应性有限的问题。VANET将车间无线通信和高精度定位技术融合到车辆传感器组件中,可以提供超视距提前感知能力,在主动安全系统中引入预期或前馈行为,能够实现协作式驾驶应用。协作式安全系统使驾驶员有更长的反应时间避免进入危险驾驶情况,从而减少其它主动安全系统或被动安全系统的需求。
车载自组网(VANET)是指在交通环境中车辆之间、车辆与固定接入点之间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相互通信组成的开放式移动Ad hoc网络,其目标是为了在道路上构建一个自组织的、部署方便、费用低廉、结构开放的车辆间通信网络,提供无中心、自组织、支持多跳转发的数据传输能力,以实现事故预警、辅助驾驶、道路交通信息查询、车间通信和Internet接入服务等应用。许多人将VANET视为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的一种特殊的实际应用,不过,由于VANET本身所具有的网络特点,例如拓扑高动态、时延要求严格、节点移动速度高、轨迹可预测、能量无限、定位准确等,还有其应用前景明朗且广阔,研究范围横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计算机网络领域以及无线通信领域三大传统研究领域,使得对VANET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注意。
车载自组网涉及到两个庞大的产业(汽车工业和通信产业),相关的主体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政府部门(如美国的交通部U.S.DOT和FCC,欧洲的EU),行业公司(通用、宝马、华为),标准化组织(美国的IEEE和机动工程协会SAE,欧洲的ETSI和跨行业的C2C-CC联盟),以及各研究机构。随着车载网络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如Google等IT巨头也会参与进来,届时更多的商业公司将会借助互联网参与到VANET的市场中去。
VANET网络可能被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政府机构部署,或者由他们联合部署,构成一个混合架构的无线通信网络。根据欧洲车载通信联盟(C2C-CC)的定义,VANET的架构已被拓展到更广泛的范畴,分为车内通信(In-vehicle domain)、车间通信(Ad-hoc domain)和车路通信(Infrastructure domain)三个域。车内通信(In-vehicle)是车载单元(OBU)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用户终端可以是某种具体设备,也可以是集成于OBU的虚拟模块,连接方式可以有线或无线的。车间通信(Ad-hoc domain)包括OBU之间的通信(V2V)以及OBU与RSU之间的通信(V2R),通信方式可以是单跳也可以是多跳的。车路通信(Infrastructure domain)是OBU、RSU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如Satellite、Hot Spot、3G、4G等,完成接入互联网的功能。对于RSU来说,连接可以是有线的。
这三个域中可能采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IEEE 802.11p(Ad-hoc domian)、Cellular Networks (2G/3G/4G用于infrastructure domain)、WLAN (802.11 a/g/n/ac用于Infrastructure domain或in-vehicle domain),Bluetooth (in-vehicle domain)等。VANET的应用可能用到不只一种通信方式,比如eCall,就用到了GPS定位和2G网络,当安全气囊打开等重大传感信号被eCall设备收到,就会自动启动通信模块,拨打当地112,报告车辆GPS坐标、事故时间、车牌号等信息,并与当地救援队第一时间建立语音通信。
车载通信的一个典型特点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各层协议可以变化很大,而且往往是跨层的考虑,或者是简化层次的考虑。IEEE给出的WAVE协议栈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协议架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由IEEE 802.11p、IEEE 1609.4和IEEE 802.2构成;网络层和传输层拥有两套协议,分别是传统的TCP/IP协议和专门为车载安全应用设计的IEEE 1609.3协议;应用层区分了安全应用和非安全应用,并对安全应用引入了SAE协议作为消息子层;最后还有跨层的IEEE 1609.2作为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