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有人说,IBM的“认知商业”纯扯淡,为什么?

IBM抛出“认知商业”概念,并与过去的“e-Business、智慧地球”相提并论。在IBM抛出“认知商业”不久,有人发文:IBM很会做概念包装,但“认知商业”并不是那么回事,究竟怎么回事?
资讯频道文章B
  善于包装概念的IBM再次出手。在中国新春开年,IBM抛出“认知商业”概念,并与过去的“e-Business、智慧地球”相提并论。本文试图分析,这个“认知商业”是什么,IBM为何提出该概念,它能否借此机会转型?


1. “认知”是什么?

  不要被认知商业这个词搞糊涂。它是商业名词,是认知计算(或者系统)商业化落地的统称。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与认知技术有关,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名词有关。按照IBM的说法,认知计算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核心是理解、推理和学习。

  从官方的解释和网上大量资料来看,认知计算与人工智能最为接近,差异化在于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这也是IBM反复强调的“自然交互”的一部分,优点在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其他两个部分学习和推理应该属于大数据范畴之内。IBM认知计算的核心是Watson。

  关于Watson是什么,至少可以写一本书,这里就不展开它的厉害之处。这是IBM近年来重点推广的,已经形成品牌、系统、技术和解决方案,较为成熟。这套系统沿用IBM创始人的名字,在综艺节目危险边缘中大放异彩。

  Watson的核心是IBM特有的DeepQA系统。至于这个系统是什么,你可以想象它结合了神经元系统,模拟人脑思考方式总结出来的问答系统,并非采用过去逻辑线性推理的一套结果。

 

综艺节目现场图
 

  “认知”一词被IBM承包之后,当前,一切关于认知相关的网上检索,均指向IBM。或者说,IBM下大力气,要把这个词推而广之,让业内知道,下一个时代是认知的时代,IBM在这方面有前沿技术研究,有案例,还能落地。

  如此看来,IBM要借助“认知商业”转型,这才是核心。


2.未来以来,谁持牛耳?

  IBM之所以要大力推广认知商业这个词,因为把赌注压在了未来几年。

  今年是2016年,距离2045年还有29年时间。为什么要提2045年?因为在《奇点临近》这本书中预测,2045年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计算机智能将超越人类。如果超越人类,那么许多想象不到的商业可能性。

  不管这本书是否是奇谈怪论,关于“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说法广泛被业内认同。业内有分歧的是,这个时代来临之后,人类如何定义自身的地位、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相处?多本书中阐述这个命题,如《人类简史》某一章节讨论人被机器逐步智能化之后的定义。

  而在刚刚结束的MCW2016中,孙正义的演讲中第一条就是对人工智能的预测:一般人的IQ是130,最聪明的爱因斯坦的IQ是190、达芬奇是200,人工智能的IQ超过10000会怎样?这个时代将在2020年到来。

  可见,人工智能必然是下一个热点,而且越来越热。这时候,还去谈论云,谈论大数据吗?再来看看研究机构的预测。

  在2015年Gartner的新兴技术成熟曲线报告中,把最后一个阶段“技术自主”,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热门技术有:生物声学感应、生物芯片、脑机接口、人类机能增进、机器学习、神经商业、理解人类意图的技术、量子计算、智能顾问、智能微尘、智能机器人、虚拟个人助理、虚拟现实、立体与全息显示等等。这些均与智能化有关,看图就知道,这些仍旧处于开发阶段,还没有进入市场炒作阶段,应用至少有5-10年。

 

注意左下角趋势

  这已经很显然了。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浪潮。至于什么时候能来,以何种姿势落地,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暂时并不清楚,但至少我们可以充满想象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战人类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商用、性爱机器人、富士康的组装机器人等均是具体的产品形态。按照MIT经济学家David Autor的分析,以后这些人工智能的将分为产品类、流程类和分析类,现实中会以更多意想不到的产品结构进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或者以后的产品只要拥有“智能化”的模块,就成为了能“思考”的机器人,能与人类互动。

  这可不是可穿戴设备、也不是智能硬件那样狭隘。它包括的范围更广,影响的层面更多。假设,我们所有接触到的物体可以“思考”,能与人类互动,更懂人类,那会怎么样?更不要说企业这种机构了。让企业这种组织架构具有“思考”能力,能组织生产、人工化应对客服,那会怎么样?

  太具有想象力。

  可以说,这又是IBM的一场技术赌注,犹如1964年押宝在大型机360系统中一样,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历史何其相似。


3.下滑与恐惧

  我们再看IBM近年发生了什么。

  如果只看到业绩,IBM的确不妙。衡量企业成长两个重要指标的营收和利润的数据,IBM表现的并不好。已经连续14个季度下滑,尽管利润有所回升。业内都为IBM的转型和未来走向捏一把汗。

  IBM也频频像外界发声,寻找转型之路。比如,果断放弃上一个5年计划,不为会了迎合华尔街的需求,只看股票赢利点而不看未来的增长;果断买买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花费将近70亿元买了不同的企业整合,尤其是在云计算的大力构建从IaaS层到PasS层的版图;组建面向CAMSS(Cloud云计算、Analytics大数据分析、Mobile移动、Social社交和Security安全)的业务部门,打破过去硬件、软件和服务为支撑的三大集团架构;

  由于受到政策影响,IBM的亚太区业绩是重灾区。来自BP的陈黎明走马上任为大中华区董事长,一改过去内部人员上岗的传统;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调整上岗,包括大中华区CEO、硬件系统部总经理、中国研究院院长、云计算业务总经理等等。

  可以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IBM丧失了风头,尽管IBM一直在高喊CAMSS。

 

这是最核心的大脑
 

  按照《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的观点,来自云计算的冲击先从小部分市场冲击“大象”这样的市场,等“大象”感受到威胁,需要调整时,由于身躯太大,已经来不及调整。最重要的原因是,“大象”基本不可能在现有业务营收稳定增长的条件下,再分心拓展“颠覆”它固有市场业务的新业务。

  IBM是明显的案例。

  不是说IBM的技术不超前,而是说调整太难。IBM的收入来自传统硬件和软件以及服务,但在云计算时代,这一切都不灵了。硬件尤其是大型机尽管还在增长,可贡献率有限;企业客户需要更灵活的架构,随时可调配资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而非小型机这样的架构;企业更需要多种云服务,而非是复杂的软件体系和臃肿的软件服务。

  IBM能不着急?所以,当它已经踏不上云计算的脚步了,下一步它会迅速出手,而不是做一个追随者,就是认知商业出台的IBM的企业背景。


4.不转型就死亡

  还是要提一下IBM的品牌战略。

  按照通常的说法,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IBM无疑是卖标准卖品牌的高手。从e-Business、智慧地球,哪一个不是引起业内的走向?

  在网络时代的前导时代,最赚钱的不是网络公司,而是卖硬件的产品。当年思科的市值一度超过微软;这是资本看好的根本原因。IBM提出e-Business之后,整个业界都在思考电子商务该怎么建设?IBM的逻辑是,那就需要IT基础架构吧,需要硬件和软件吧,IBM有“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它是电子商务时代的最好供应商。

  智慧地球又是业内狂潮,引发智慧城市、智慧小区、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等。尽管没有数据表明IBM从中获利多少,但从IBM齐全的解决方案来说,IBM这个概念包装的十分到位。并且,在中国,IBM推出概念之后,与中国20多个城市签署各种协议,由于各种原因,是否落地,那就不可得知。IBM不再大力推广这个概念之后,整个产业延伸出来的各类概念延续到今天。

  即便这样,IBM在业内仍旧扮演开拓者、引领产业方向的角色。它的每一次思考都证明是正确的,也是务实的。就算IBM没有从中获取大量利润,至少给产业带来贡献,也能增加品牌美誉度,反过来增加销售。

 

不完全的智慧城市概念图

  可如今,产业环境不一样。提起公有云,首先想起的是亚马逊,占据30%的市场;其次是微软,占据10%的市场。提起移动,首先想起是苹果和安卓;这两者完备的生态圈至少占领90%的市场,这些市场IBM又在哪里?

  最关键的是,在每一个细分行业,第一名和第二名几乎能占据70-80%的市场;如果你不做到第一名,即便不会迅速死亡,也会慢慢衰落。看看电信行业诺基亚、爱立信、阿朗这些巨头,以及PC时代的惠普、戴尔,哪一个日子好过,都在艰难转型中。

  还有一点,无论叫认知还是人工智能,前提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已经非常成熟。只有在成熟的IT环境之下,才有可能构建智能的环境,否则,没有任何数据,没有敏捷的云架构,谈什么对商业的洞察力?

  IBM会坐以待毙吗?肯定不会。它就要再往前踏两步,直接从云计算和大数据跨越到下一个阶段——硬是包装出一个新词:认知商业。


5.这个故事究竟是啥?

  说包装也好,创造也好,这个词无疑是前沿和精准的,是下个10年甚至是20年的方向。

  但是,IBM能否延续上两个转型的机会,还有待观察,毕竟,市场环境与过去大为不同。

  过去,只要精准抓住需求,以技术就能获胜;而如今,只靠技术完全不可能独步天下,还需要理解产业链的新玩法。跨界、融合、无边界、共享经济等产业现象无不显示这是一个正在持续震荡的时期,不是一家独大的时代,更讲究“开放、合作、共赢”,找准价值点,放低姿态,而不是像过去“马首是瞻 一呼百应”。

  IBM不提认知计算,这是技术名词,太生涩;也不提认知时代,这是前沿性和趋势性;只说认知商业,这值得玩味。

  这是什么意思?IBM不会强调技术难点,这在未来都不是事情,更何况IBM的技术天下第一;别忘了IBM在芯片上、神经网络上的研究和突破,这都是认知计算的基础之一。它强调认知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认知企业”这样的专有名词,都在指向:如果企业使用了认知这样的系统(生态、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在商业中会带来什么样的成功?

 

IBM CEO 罗兰和Pepper同台亮相
 

  IBM举了大量案例说明认知商业的成功,包括与美敦力合作提供个性化的糖尿病控制方案,与运动服装公司Under Armour、苹果合作,定制健康和保健服务;与银行推出Pepper机器人,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在医疗行业、气象领域、物联网等行业,均有不同的案例。

  所以,逻辑应该是:未来是认知时代,核心是认知技术(放到IBM就是Watson),使用的是认知系统,企业只需要认知商业,做一个认知型企业,获得商业成功即可。

  这个故事就圆满了。


6.玩法不同

  那么,IBM究竟在卖什么,毕竟概念养活不了它。

  IBM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总能抓住时机自我颠覆和变革。这一次也在艰难、快速调整。

  我们看看IBM在认知商业这个大旗下的诸多努力。2014年1月组建Watson业务集团;当年12月推出Watson Explorer;2015年5月拓展生态系统,推出全新合作伙伴计划;10月收购Merge Healthcare,专注医疗行业;同月成立认知商业咨询部门;12月成立物联网总部。2016年完成Weather公司收购,拓展气象领域。

  怎么落地?IBM给出了一堆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Watson基于Bluemix可以帮助商业团队创建服务,现在是32个API,估计今年年底有50个API。这意味着,Watson将作为API的方式进入企业系统中,并不是像过去那样卖系统和解决方案,帮客户搭建系统、维护系统。

  商业模式完全在变化。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
 

  IBM宣传,现在有7.7万开发者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od平台,测试和部署新商业计划。并说有350家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推出各类应用、产品和服务;每个月API调用高达13亿次。

  这意味着,IBM希望Watson inside企业,Watson无所不在。它是系统,是技术更是一个生态系统。企业可以基于Watson搭建灵活多变的商业模型。

  当然,IBM传统的业务全部归于认知商业这个概念下,当前看到有5大部门:咨询、大数据、云服务、IT基础架构、安全。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自我实际IT情况,选择这些服务,也可以使用其他厂商的IT基础架构。


7. 未来有变数?

  基于这个概念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多,本文只是重点解读这个概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很多信息并没有完全呈现,只是点到为之。这并不代表作者不了解案例和真实的情况。

  对于这一次转型,笔者持有保留意见,先观望再评论。从概念来说,IBM无疑抓住了重点;从落地和实施来说,还有太多疑问。比如技术问题,这个“认知”与当前的业务关系,是否与企业的IT状态评估,在实施?对分析数据的要求,对项目人员的要求,以及投资和回报等等。

  关于中国,还有政策合规,对数据的处理,语言问题等等。还有组织变革和人员推动力等。

  所以,本篇文章到此告一段落,有未尽事宜,笔者还将继续观察,或者与IBM再次交流,看到实际案例再说。那句话怎么说“不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企业就是耍流氓”,这句正确的废话适用于任何一家企业。

  我们期待IBM这家百年老店再次在人类科技史的发展中创造亮点,为未来商业创造想象力。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