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当年的智慧地球一般,自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愿景后,全国范围内便掀起了一股智慧校园建设热潮,各大企业纷纷抢占智慧校园建设高地,生怕错过这个前景大好的新商机。
我国智慧校园建设之路走了八年,在企业参局及在政府支持下,从早前的平安校园到当前的“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现阶段的智慧校园似乎更具有科技化,未来感十足。
但是,仔细斟酌当前的智慧校园建设,我们会发现:形式大同小异,智慧校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毫无新亮点的它急需冷静下来,重“新”出发。
“慧眼”还是“电幕”?
同样与智慧地球类似,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时下如火如荼的物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并涉及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其中,视频监控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力量,起着监控全校的作用。
可也正是因为这种可监控全校的摄像头,举国看好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杭州第十一中学送上了热门头条。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杭州第十一中学开始运行“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看得见的系统前端包括两组安装在黑板正上方的摄像头,摄像头用圆形外罩包裹起来。这些摄像头和其他显示设备被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之中;看不见的后端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实时分析学生的听课状态。此外,该系统还会统计出整个班级的听课状态,以“正常脸”、“苦瓜脸”的形式显示在走廊外的电视机上。”
通过摄像头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并对这些表情动作进行分析、听课状态评定,摄像头化身“慧眼”实时掌握教育情况,看起来好像是电影中“未来课堂”的写照,但这种“未来课堂”真的无所顾忌么?
不像一些媒体用“慧眼”、“黑科技”等词形容的那么兴奋,兴奋过后的笔者同某些媒体一样开始有些焦虑——我们不担心隐私问题么?这套系统难道就没有其他潜在影响么?
虽然杭州十一中学副校长张冠超对外界提及的“侵犯隐私”给出了适当的解释:系统并不针对学生个体,而是分析整个班级的行为管理。系统反馈的是经过分析的数据,而不是原始的视频画面。收集来的信息存储在本地服务器而非云端,可以防止外泄。但是,“监控”两字本身就带有一些消极色彩,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能接受自己的行为被“监控”。某些无法适应被监控的学生或教师在布满“摄像头”的教室内将时刻“端着”,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这是智慧校园建设预想的教育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
外界看来,即使张冠超一再表示该系统无数据外泄风险。但当前的处理器尚未达到完美之境地,随着处理器安全漏洞的屡次爆发,技术高超的有心人员总能找到漏洞开启一场数据危机。
“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背后需要强大的算法、算力、技术作为支撑,单从当前的技术程度来谈,技术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并未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杭州十一中学所推行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所有的识别结果并非精准,一定有误差的出现。
用户不完全接受、隐私风险、技术不够……不止是杭州十一中学,我国当前的智慧校园建设均面临诸上难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希望“慧眼”变成“电幕,当前校园的视频监控系统变成《1984》等反乌托邦小说描绘的监控系统。
毕竟,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是正义的体现。
人工智能潮流下的智慧校园僵局:形式大同小异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AlphaGo战胜李世石和柯洁,还是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屡摘国际桂冠,任何一个新闻事件、行业发展都贴着人工智能的标签,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亦如此。
撇开上文所提及的难题不谈,人脸识别技术的兴起的确加快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步伐——无卡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教育、未来教室……所有可誉为“校园乌托邦”的情节都已在当代生活中慢慢实现。不可否认,企业参局可谓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但是,当智慧校园的愿景真的呈现人们面前时,我们猛然发现:所有企业的智慧校园建设成果都成了“异卵双胞胎”。
笔者对从事智慧校园建设的企业进行了抽样调差,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企业规模规模大小,他们的智慧校园建设无一不以人脸识别技术为切入点,结合视频监控对校园进行全天候监管,再通过各家技术对人员行为轨迹分析后衍生相同的应用管理,如宿舍管理、考勤管理、出入校管理等等,毫无亮点可言。这是否可以理解为,现阶段的智慧校园建设,企业更侧重于在校园内部建立一套智能安防监控平台?这就有点类似“平安校园”的建设模型了。
为什么企业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想法出奇一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好的百花齐放为什么变成了同食一羹呢?
姑且讽刺的说,“异卵双胞胎”带来的发展前景是,“平安校园”越来越好,但我们却离“智慧教育”越来越远了。
说好的智慧校园怎么“缺胳膊少腿”了呢?
智慧校园建设,理清内涵才是关键
对于智慧校园的内涵,我们不妨把这四字两两拆开进行理解。
“智慧”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蕴育出的能力,表示着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而“校园”一般是指一般是指用围墙划分出某学校可供使用范围(包括教学活动、课余运动、学生和某些与学校相关人员日常生活)内的区域。“智慧”和“校园”结合起来,“智慧校园”可理解为“人类智力器官终极功能的聚集地”。
这意味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核心,打造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在a&s的《 AI+安防创新应用企业专题报道》中,深圳华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对当前的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体系中,人工智能应该能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取代视频监控。智慧校园的前景在于解决当代驾驭系统的“流水线”式教育的问题,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成为教育的陪伴者和领航者。”
的确,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或是响应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智慧校园的理念倡导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学校与家长都必须形成互通的关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何在智慧校园停滞不前的现状下,寻求新的突破点,在打造更人性化化,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同时,提升校园的智能化运营水平,才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