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朋友圈一篇《宇视十年,得与失》勾起甚多往事,从华三独立后,背靠贝恩资本,再到引入杭州迈尚,然后花落千方,最后牵手阿里……宇视的故事越来越精彩,但是否正确拨动了资本的飞轮,便见仁见智了。
在2018年时,笔者的老同事们曾经在闲谈,如果要给宇视一个人物形象,你会如何去刻画?当时笔者的领导直接给了一个业界较为公认的观点——儒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同事的脑袋中第一个出现的字眼却是令狐冲。
令狐冲最大的特点不是无敌,而是放荡不羁的潇洒。纵观其一生,出身名门正派华山,被视为下一代华山掌门人般培养,后成为华山弃子浪迹江湖,临危受命成为恒山掌门,与魔教各种恩怨情仇之后,继续纵意江湖……名门正派+弃子+自成一派+江湖领军人物等等标签与宇视的过往似乎不谋而合。
看完了上述这篇文章,发现原来现在的宇视已经有点不一样了:
一:今时今日,两年之后,感觉宇视还是独立于千方,隔离于阿里,还是那个聚焦,专注,执着的少年,有理想,但并不理想化
近日千方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联合旗下控股子公司包括博观、宇视等,目前已经积累了诸多“元宇宙”的核心能力,包括AI运算、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物联网技术、机器视觉、人体姿态识别、分布式存储等等,并正在将这些技术积累与智能语音交互等通用技术技术进行融合,探索元宇宙在To B领域的应用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营销等等。
按照笔者目前收集的资料显示,千方在布局“元宇宙”上或许要领先于同行。
让笔者想起令人痛惜的宇视IMOS,当时的提出因太过于前瞻,让人看不懂,其像生态平台也像操作系统,现在想想如果能成功,或许便能打开另一个行业局面。
宇视某位顾问曾写过一篇文章,阐述IT行业炒作的规律,他认为在IT行业,越是属于“什么都不是”的概念,越是流行得广泛,流行的时间越长,生命力越长久。越是有特定和准确技术内涵的概念,越是难以流行起来,并且即使流行起来时间也很短。
如果站在未来智慧物联的行业发展态势上去看,宇视独立于千方,隔离于阿里,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聚焦与变化本身便是需要动态的结合,现在的宇视在外人看起来是一手好牌,如何调动这些因素去突破自我,还需看领航者的魄力。值得一提的是,后面如果阿里能拿下新华三,对宇视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也是值得行业去关注。
二:虽然位居行业第三,但是,宇视的品牌影响力很大
行业两家头部企业,有的忙着调整内部结构,重新划分赛道冲刺,有的聚焦新的风口,全力冲击。而宇视却还在为这“第三”的位置继续较劲。众所皆知,安防行业有众多的第三,按照a&s全球安防50强公开的数据显示,海康83亿美元,大华38亿美元,宇视7.65亿美元,三者比例将近11:5:1,如果这样看第三更像是个烫手的“山芋”。
时间回到2013年,那一年海康70亿,大华40亿,宇视14.5亿,三者比例大约为5:2:1,宇视自此锁定国内第三的位置。但随着近10年的发展,海大宇的格局早已经被打破,现在一起提更多的是习惯而已,更别说至今仍未亮出收入的华为,鲁迅先生说过,从来如此,便对吗?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当年那批鲜衣怒马的少年们的目标从来不是第三,而现在也只留下一个曾经的第三值得津津乐道,品牌影响力是把双刃剑。
三: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体现宇视的价值,按宇视的营收、体量、市场地位,自身撑起150亿市值没问题,而在千方科技麾下,两者合计的市值200亿过点,多少委屈了宇视
2015年,宇视计划在香港登录资本市场,但临门一脚却选择放弃,比较被业界认可的说法是由于估值太低,决定转战内地进行资本运作。
本着中国人不欺骗中国人的态度,150亿市值真的没问题吗?如果对比下近年来在港股折腾的旷视,好像一切都说得过去。
近年来华为等ICT企业对安防行业的投入,宇视等安防企业人才的外流非常的严重,在传统优势的子行业中,也被友商们逼得节节败退,求变是宇视下一个10年的主旋律。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某些数字上的执着,宇视很难走出发展的怪圈,
弹指一挥间,江湖夜雨十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