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和园区智慧化趋势,为智慧园区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智慧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的微观场景众多、功能碎片且多样,建设和运营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多方参与协同,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投入。
在智慧园区产业链中,园区的设计与建设处于上游,前者的参与者主要负责园区的顶层设计,包括政府机构、园区规划单位,后者主要负责园区施工建设,包括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搭建。中游则主要指的是智慧园区的运营与管理服务,目前许多新的技术服务商与运营服务商正不断切入,与园区的集成商成为建设的主要参与方。
智慧园区下游主要是园区智能应用方案的供应商,基于园区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提供综合安防、便捷通行、资产管理、设施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空间、高效办公等应用服务。目前智慧园区的企业类型较多,可分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 IT 厂商、集成商、地产科技厂商、创业公司等六种类型,大部分年轻的创业公司均集中在运营管理服务领域,这也意味着在该领域目前竞争激烈并缺乏领军企业,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在这领域可能会迎来大量 企业进军。 对于这批年轻的企业而言,积极引进资本,汇聚信息资源将成为新常态,以此应对市场激烈竞争。在基础硬件及集成领域,情况则相反,大部分厂商均为某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如海康威视等,后发者想与他们竞争难度较大,同时各家在业务的开展更多是以相辅相成为主,相比服务运营领域,这部分的市场竞争较为缓和。
图:智慧园区技术提供商图谱,来源:IDC
智慧园区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来看,判断智慧园区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拥有投资收益,除了金钱收益外,也包括园区内部的生产效益、运营效益以及安全政策的执行等是否得到本质的提升;
二是必须拥有一个验证标准,能够进行智慧运营。智慧园区建设后,相关系统能否在园区最终体验者的日常作业中进行使用,园区管理者能否对园区进行实时查看,园区作业者是否具有相关调用能力,园区的所有人员是否都能实时感知智慧园区带来的变化;
三是可持续运营,让园区的收入不再局限于租金、物业费等,要通过技术手段形成智慧的泛在信息的无缝对接,精准化提供服务,构建园区生态。
针对于以上三点,在各大企业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中,也着力打造平台设计创新、创新应用创新、数据融合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的服务。以海康威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为例,其有四大特色:
(1)汇聚物联感知,构建感知园区。通过采集园区物联信息、异常事件等内容,帮助园区管理者高效、准确、直观的开展园区管理工作;
(2)智能分析预测,构建认知园区。构建园区大数据中心,汇聚海量园区数据,创建园区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丰富的数据分析、预测等应用,为园区管理者提供更准确、高效、及时的分析、预测等能力;
(3)优化园区运营,构建数智园区。为全区搭建统一的运营指挥中心,中心以数智底座、业务底座为支撑,整合园区企业、地理信息、事件等信息数据,对全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预警;
(4)助力产业发展,构建经济园区。针对园区的经济运营情况、园区碳排放管理情况,以可视化数据看板的方式直观呈现,需要在园区日常运营过程中,针对不同园区、不同展示主题和分析要素,实现对各园区、各企业、各要素的动态监测。对于智慧园区的未来的发展态势,华为&埃森哲的《2020未来智慧园区白皮书》中指出,未来智慧园区是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全面感知和泛在联接为基础的人机物事深度融合体,具备主动服务、智能进化等能力特征的有机生命体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图:未来智慧园区定义,来源:华为 & 埃森哲
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后,“碳中和”“碳达峰”一跃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过程中,物联网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智慧园区的深度运营,也有利于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总结起来,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重点会在原有基础上,扩展提升运用到未来社区的功能集成中,通过物联网及BIM建设应用到大数据、云服 务、AI基础结构,在5G、园区无人驾驶等未来发展成熟场景从 “物到人” 一体化无缝连接,给园区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的智慧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