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外夜视系统在安防监控领域可谓风声水气,藉以良好的夜间无光监控效果征服了行业用户。但是,红外监控尚属“新产业”,一切都还在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争议也不少。
国内红外监控发展
电子部第十一研究所科研人员早在1971年就开发成功近红外摄影、摄像,但没有怎么应用,随后就尘封于历史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和十一所有一定渊源的老人杨宝根在北京着力推广红外监控高端应用,开创了新时代,成就了哈勃、高博等北京红外监控制造商,同时代的还有上海兴禄、加创,深圳的周安也很有名气,但总体来讲,北京势力大。
本世纪开始,广东发力,新视电子、三辰、翔飞、东日盈等开始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红外监控设备,价格巨降,红外夜视监控逐渐在中国监控市场形成气候。2005年后,以长春佶达为代表的众多公司进入红外监控领域,不断开发有针对性的,系统集成式的红外监控系统,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红外灯主要技术
最早应用的是金卤灯之类的技术,美国维康,英国西沃曼都生产过这种产品。2005年之前,普遍认为百米以上的距离,只能用金卤灯,主要是因为金卤灯功率大。但随着LED红外灯作用距离很快达到百米以上,金卤灯类产品便快速淡出市场。
另外,最新应用的是红外激光之类的技术,长春、北京、山东、广东都有厂家在做,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公里以上的“超远”距离。凭良心而论,许多厂家都在夸自己的产品很好,能使得住的却不多。不可否认,这绝对是值得研究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红外LED灯是当今红外监控的主要技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厂家都是LED方案,因其使用多,问题与争议也不少。
LED灯使用寿命
这是令大多数厂家难堪的问题。笔者经常跟人打赌:谁用的红外灯能保证半年还好使吗?大部分工程商反应:三个月左右就衰减了,这样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许多工程商再也不敢使用红外,售后服务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事实上,LED灯使用得当,保持十年以上使用寿命是一件相当轻松的事情。最普通的LED使用寿命也在10万小时以上,每天使用10小时,一年不到4千小时,十年才4万小时。
那么,影响LED使用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热量问题。散热好,就不会有大问题。散热不好,就不会没有问题。热量问题首先是发热问题,大功率LED,多芯片LED发热巨大,寿命难以保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硬塞进去那么多的LED管,发热量也是很吓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尽可能少用LED灯管以减少发热量,尽可能选用低照度摄像机及大孔径镜头来提高灵敏度。
[nextpage]
LED灯照射距离
首先,看多远要有一个标准;第二看什么物体?个人认为应该是人;第三达到什么样的图像质量,起码应该是三级到四级的图像质量。如果能同时通晓摄像机、镜头、红外灯三种技术的,五百米的照射距离应该不成问题。为什么目前许多厂家都不行呢?因为同时能生产高档镜头、高档摄像机、高档红外灯的厂家寥寥无几。
黑光是什么光?
这是一个相当可笑的说法。人眼能看到的光是可见光,大概在400nm到700nm之间,比可见光波长短的光叫紫外光,比可见光波长长的光叫红外光。你以为你是上帝,可以创造什么不知所云的“黑光”,说些真话不行吗?不就是“无红曝红外”吗?
双镜头问题解决了什么?
所谓的双镜头,就是一个红外筒里面安装了一个彩色CCD和镜头,同时安装了一个黑白CCD和镜头。这种产品大大流行了一段时间。理论上讲,黑白CCD比彩色CCD红外感度好,但目前市场的产品看到的都是双镜头微光成像,是不是红外成像、红外监控,应该在全黑的野外测试,不应该在可见光丰富的城市测试。
笔者比较反对双镜头方案,第一个原因,彩色摄像机同样可以解决红外夜视问题,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第二个原因,这种产品因其复杂度提高一倍以上,质量怎么样不得而知。
国外品牌为何不产红外?
其实,也有国外厂家开始关注红外市场,也开始生产红外夜视系统。远一点的有美国维康,英国西沃曼,近的韩国更多。测试了不少,但效果真的不怎么样。或许国外大品牌没有意识到红外监控的重要性,或可能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生产红外产品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国外大品牌专业性比中国强,但中国综合性比他们强多了。所以,笔者认为红外正是国内企业优势所在。
红外球是“混球”
监控市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恋球”情结,以球为美,但以球为基础设计红外就成问题了。球面的反射角度大于平面几倍,如果不在球面上打孔做完全的隔离,红外反射光线会使成像一塌糊涂。海螺设计很有思想,球的外观采用平面玻璃,使用效果还不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