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的视频监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高清IPC已经成为视频监控领域一道风景线,从高清IPC诞生之日起,市场对其的期望无外乎就是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多信息带来的可挖掘业务价值,说得简洁一点——“高清化”和“智能化”。
四年来,高清IPC编码平台和传感器(sensor)器件的革新几乎一年一代。一方面更高性能的编码平台,更低照度的Sensor器件带领中高端 IPC的功能、性能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通用技术门槛的降低,上游越来越多的经济型器件的选择,使得经济型高清IPC价格直线下降。
回到当下,围绕着高清IPC,业界热议的关键词又变成了“经济型”、“同质化”、各种热点技术等等,这似乎是任何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历经的现象和也是高清已然普及化的有力证明。
而此时再来看高清IPC的诉求,不再是几年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多数用户和集成商实实在在体验了高清IPC的应用,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当然不再是“高清化”和“智能化”简单就能包容的了。
首先,和想象的一样,分辨率成倍增加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给图像的清晰度带来了明显的提升,除了部分把视频监控想象成在家里看高清大片的客户外,大部分客户对高清图像相对于标清系统的图像改进是满意的。但是,“高清化”之后,客户的困惑和期待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于公安客户,破案线索对于单摄像机分辨率的诉求永远是多多益善;对于多数客户,大多数时候高清的效果已经满足需求,但是晚上、黄昏、逆光,还有种种被厂商定位为混合色温或超级动态范围等摄像机难点场景下,高清摄像机似乎表现得甚至不如模拟产品,更别说高清之后引入的25帧图像横向运动不连贯等问题。
所以说,“高清”不仅仅是表面看起来得到了更高的清晰度,我们必须同时知道,由于sensor集成的像素越来越多,单位像素所分得的感光面积必然减小,由此带来的感光度降低,即低照度效果表现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所以高清时代,光学面临着全新的难题,需要更好的技术突破。
其次,即使在高清趋势势不可挡,高清产品又已然普及的如今,在标清IPC已无生存空间的当下,仍有很多传统集成商和厂商在怀念“朴素的模拟时代”,仍有很多项目在采用模拟监控方案,或者推崇相似的(如HDSDI、HDCVI)方案,这其实是非常值得高清IPC的从业者们思考的。这里的差距,显然重点不是标清和高清,而是非IP与IP。他们的理由总结下来,无外乎是编解码会带来延时,网络会带来卡顿,不同厂商互连互解会无序等等。诚然,IP的确是绝大多数传统安防厂商、安防集成商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向IP高清转型的过程中,他们提供的高清IPC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没办法全面地考虑网络的因素,而IPC又正是基于编码和网络的应用,因此之如高清系统开局后卡顿等莫名其妙的问题就会困扰他们,多次的扯皮和无助自然让集成商头疼,或者让安防厂商退居成纯粹的产品供应商,哪怕他能提供各种丰富的产品线。
如果说早期人们对高清IPC的诉求中,“高清化”已然达到普及化的程度,那么“智能化”呢?虽然有厂商号称自己的高清摄像机支持这样那样的可选智能,但是市场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目前实际商用化做得最好的高清前端智能网络摄像机依然是车辆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