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城市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提出。据了解,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城市成为和谐社会的中枢。具体而言,家居、能源、金融、医疗、交通、物流、商贸等诸多领域,均可利用智慧产业技术,让城市生活变得智能、便捷、高效。例如智慧技术运用在交通上,约可使交通拥堵降低20%、车祸减少50%至60%、油料消耗减少30%。
由于智慧城市理念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因此该理念自提出以来,即得到国内外城市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行动。据《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显示,现在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截至今年4月,全国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国内“智慧城市”应用也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尤其在交通、医疗、物流等领域,应用已逐步成熟。而在城市中,应急救险堪称“生命线”,这也是“智慧城市”大显身手的好舞台。在工博会展台上,“应急指挥”应用令人大开眼界。譬如在消防救援中,消防战士单兵可以配备高科技摄像头,组成高品质、高容量、可管理的移动视频系统,实现远程视频实时回传,双向语音通话,指挥中心可看到、听到火灾现场的情况、声音,大大提升应急指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如今云计算不是浮云,它的内涵在于企业把数据和应用程序放到远程服务器上,从而提高灵活性,降低成本。而大数据包含4V特点:Volume(容量)、Velocity(速度)、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
其实生活中,使用第三方支付购买的物件,网上挂号等等都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而通过互联网联系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解决人与世界的信息沟通问题,将互联网进行延伸和拓展就是物联网。这样一来,智慧城市简而言之就是更高效、节能的信息化城市,新一代城市的意义在于城市设施变得更加“聪明”,通过采用和分析居民的信息更懂得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投其所好进行优质市政建设的同时,开发新的商务模式,再服务于城市居民.
实际上,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底部是传统经济及其参与者,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他们是城市数据的生产者。这些来自经济个体的数据通过两类机构被搜集和汇总――传统的数据收集者(如政府相关部门、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新兴的数据收集者。再上层则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力量――数据分析者和开发者,这里是智慧闪现的地方,包含有大量的创新开发团队和中小型科技公司。
其实,渐渐地,我们开始从生活上的点滴改变就能明白由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绿色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和绿色能源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是一项复合的、综合性技术,而非单一的技术,它包括了储能、电动汽车、智能建筑和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离不开储能技术,更离不开大规模的远距离输电技术。这就意味着智慧城市同时也是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地居民的资料进行提取分析来创造改进市政设施建设,比如北京在地铁站附近铺设社区自行车租赁点,比如各地已在投放使用电动公交车,鼓励地产商进行节能楼宇的建设等等。
现阶段我国国家层面也在不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包括北京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等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3月1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讨会。另据报道,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约50个)也即将公布。至此,我国智慧城市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据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
这其中就包括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的智能电网的建设,随着智能电网及储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更大规模地上网,并传递到能源需求较高的地区。这样将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当下,深圳已于6月实现了地铁全程WIFI信号覆盖,成为全球首个地铁内免费使用高速WIFI的城市,既然WIFI已经能够做到全面覆盖,未来可再生能能源的电网的全覆盖也将通过技术革新逐步实现。
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将可以实现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使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趋向成熟。智慧城市将带给公众智慧的交通、医疗、养老、城市管理等全方位便捷的智能化服务,让广大居民尽享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
云计算的应用如今已进入新兴行业,比如排污权交易云计算是指企业每年有允许范围的排污量,没有用完的可进行买卖交易,在物联网基础上,排污权交易可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发展起来后,排污权交易系统可能发展成股票交易大厅的形式。
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将充分借助发挥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信息化手段的优势,通过建设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