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与“互联网 ”的结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4月15日,阿里集团宣布天猫医药馆的业务资产注入阿里健康,而阿里集团增持阿里健康的股份,意味着阿里利用“互联网 ”抢滩医疗产业。消息一出,热议一片。
众所周知,阿里从销售衣服等商品到推出支付宝、余额宝涉足理财金融,从投资电影娱乐再到收购中石化加油网点,跨界经营,大胆尝试,一路上顺风顺水。这次又通过阿里健康进军医疗圈,那么大家不禁要问,阿里的抢滩行动,能不能真正改变当前医疗行业的现状,“互联网 ”能否带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对阿里又意味着什么呢?
“互联网+ ”的力道在哪?
首先还得从“互联网 ”谈起。“互联网 ”后面的加号到底能够加些什么,加上之后又能改变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在此笔者引用一位学者的观点,“互联网 ”需要从互联网背景、互联网手段及互联网思维三个方面理解。背景主要指的是全球性互联互通,手段主要指的是新技术的正向应用,而互联网思维则指的是开放、联系、优选、集合协同、创新以及效益等方面的内容。
这几个“ ”中,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思维,这也是“互联网 ”的精妙所在。笔者认为,“互联网 ”之后缀可以加上传统的商业、农业、教育、管理、社会事业甚至医疗等任何行业,凡是能够通过新技术、新思维而改变与提质飞跃的,则都能加以应用。
采用了“互联网 ”之后,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力就集中体现在了改变甚至颠覆上。改变好理解,但颠覆就值得强调一下,并不是彻底打败原有者或让其消失,而是抢占了原有的用户及份额,当然也是侵吞了其利润,迫使其要么转型调整再发展,要么出局。
医疗现状能否被改变?
从“互联网 ”的影响力来看,阿里布局健康医疗显然能对原有的医疗生态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当是良性的。
其实,网上医疗、远程医疗已存在多年,但主要集中在网上挂号、网上付费等领域,而最关键的诊断与治疗则因为多种原因而没有实现突破。从习惯来看,大家已经逐步习惯了身体不舒服之后首先到网上搜索或在线问医,得到一些资料和建议后又转到实体医院确诊治疗。从评论中能看出,大家对网上诊断的信心不足,更侧重于到实体医院诊断治疗。
当然,患者及其家人自然更愿意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便捷而实现治疗,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就像最初到商场买衣服被网购逐步取代,打钱到银行网点被网上支付逐步分流一样,更何况随着医患矛盾的不断重现以及以药养医等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让大家期待着通过医改有所好转,而“互联网 ”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药品整体市场规模超1万亿元,而网上药店规模才40多亿元,增长空间非常大。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一些药企也在加紧布局。需要改变的现状、消费者的期待以及充满诱惑的市场前景,足以让阿里抢滩“互联网医疗”。
按照蓝图,阿里将打造健康云平台医院、健康移动App、健康云平台和电子监控平台四大板块为一体的产业链。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即患者打开App后,在线向平台医院的医疗机构医生咨询、挂号,医生线下检查开单,患者晒单子,药店响应并由物流配送。
这种新的流程设计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以及公开透明、开放协作的程度,特别是药方外流和药品竞价更是与原有的方式方法大相径庭。
抢跑之后又当如何?
改变,优化甚至颠覆都是有可能的。当可能变成现实之后,首先受益的自然是阿里。阿里称涉入医疗健康领域远不止为了网上卖药,而是想通过自身云计算和大数据资源,慢慢改变医疗资源的获取和消费途径。显然,就像很多大型超市卖新鲜蔬菜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吸引客流量购买衣服等高大上的产品一样,阿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收集和整理数据后的综合应用上,这种应用应当不光局限于健康领域,而是打通其所布局的购物、理财支付、旅游、娱乐、医疗、加油甚至彩票等所有生态链,分析这个生态链,不难发现将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包括其中,而阿里等要做的就是将所有与人相关的通过网络“一键接入”,随后生活应用时通过手机等终端“一键触发”。其他互联网公司布局也是如此,通过领域跨界,然后集中整合,最后汇聚到一个焦点上,这才是移动互联网后期的魅力和竞争热点所在。
当然,需要强调的自然是医生资格及执业水平、入围药店的品质及产品质量、物流的保障等,保证便捷效率的前提是规避风险,医疗与健康类消费不比其他,因为人命关天。
紧随阿里之后受影响的自然是医院。在原有的生态链中,医院的角色最为关键且给人一家独大的感觉。但进入互联网医疗平台之后,医院的角色会有所改变,出现在第一页、第二页上的收益自然不同。对于医生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不论是在实体医院诊断治疗,还是在平台上接单,最终的焦点都在能力水平上,技术高超自然门庭若市,反之则闲庭冷落。医药商的盈利途径得以拓宽,但是竞争也更加激烈,而且医院的这层中间的贴膜会慢慢揭开,药商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在榜单上接受评价与打分排名等。
最关键的还在于广大消费者的感知,它来源于多个方面,有对便捷程度的考量,有对时间成本的权衡,有对花费成本的盘算,还有对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考虑,但最为核心的就是问题是不是得到了解决,所患之病是否得以诊断,所患之痛是否得以消除。这一点保证了之后,再加上便捷、成本等方面的铺垫,消费者自然会买单,会点赞。
医疗是事关民生的大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互联网医疗”自然是一种突破原有模式方式的新方法,至于效果到底怎么样,还得看患者的问题有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且这种解决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少花钱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周折少受气的环境中完成的。如果大多数患者都能伸出大拇指,那答案自然不言自明。
【专题】2015会是远程医疗的春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