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企已经成为安防产业重要的分支,它们通过领先的算法能力、技术基因切入进安防行业以来,一直得到业界的关注。经过三年左右的发展,他们刷新了业界对“AI+安防”的认知。本次a&s邀请商汤科技智慧城市综合业务事业群副总裁张果琲,为我们分享商汤关于安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见解。
Q:a&s传媒中国区总经理关玉娟女士
A:商汤科技智慧城市综合业务事业群副总裁 张果琲
Q:如何总结商汤近年来在安防行业的发展?
A: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解决方案有明确的刚性需求,客户也有明确的投资计划,因此“AI+安防”产业整体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在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强调AI本身不是一个行业,必须要与产业结合,才有深入发展的可能。
近几年,基于深厚的研发根基与场景化定制服务能力,可以说商汤已成为视频分析行业的领先者之一。
Q:如何看待当前安防市场的竞争态势?
A:目前安防市场有几类主要玩家:一是传统的安防企业,它们是这个行业的传统玩家,利用渠道与客户、产品体系等在积极地智能化转型,取得了不错成果。这类企业也有自己的惯性,他们会更聚焦于延续传统的优势。
但是AI给产品带来的变化,应该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以传统的产品化方式看待智能化,势必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另一个层面,用户也不断感受到智能技术更需要寻找专业的公司负责,毕竟两类公司在人工智能服务上也存在定位的不一样。
二是市场上做的还不错的AI创企,虽然目前这些企业的规模还不足以与安防巨头相比,但它们的收入规模也不算小,并在飞速提升。有意思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打磨,各家发展方向已经出现分化,公司的策略选择也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厂商以匹配安防巨头的模式发展,发布各种硬件产品(摄像机、盒子等);有的也选择纵深行业方向,提供定制化服务。
商汤的发展方式一是行业覆盖面较广,不仅仅是公安,而是聚焦于整个智慧城市板块,如轨道交通、机场、校园、社区等。通过商汤自主构建的AI生态系统的中枢能力渗入到视频分析领域几个大行业之中,并已经在不少城市级项目中落地应用。
此外,与其他做中枢的厂商不同,商汤更聚焦在视频领域。这样的中枢需要跟边缘端进行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全网协同,实现智能化的深入落地,因此我们今年也推出了“AI City端边云一体化方案”。
这个概念虽然有许多厂商在提,但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理解存在不少差异。不少厂商强调计算能力分配的问题,而商汤强调的是人工智能能力的一体化:数据在云边端无缝的连接、算法在云边端无缝升级、算力亦可实现全局动态调配。
用户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在边缘侧完成高效的工作,在云端完成长期积累统计性的任务。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在云端实现对整个系统算法能力、计算能力的升级,并将升级后的算法能力实时在边侧、端侧进行更新,为城市管理者、参与者提供更加完善、灵活、适配的整体解决方案。
Q:一体化的系统对硬件有特别的要求吗?
A:商汤希望将这套“端边云一体化方案”打造成开放的系统,只需符合标准的硬件都可以对接进来,因此没有特别的准入限制。商汤的平台化策略让自身的系统可以广泛支持各类型的硬件,包括中心端及边缘端面向各品牌芯片都保持开放。
整个云端一体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只需产品符合协议并满足软件规范,便可以灵活运用。
如计算能力弱的产品,可以只承担图像抓拍的工作;计算能力稍微强的,可以分担一些计算、识别等工作,这样的体系也方便商汤将整套方案无缝对接到城市级项目,或是中小型如社区、校园等场景,实现体系化的安全保障。
Q:端边云一体化的方案帮助用户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当下做通用型算法的场景适配越来越难。整体来看视频分析属于碎片化市场,客户充满各类型刚性需求,如果没有一整套的体系保障,许多用户的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虽然定制化服务也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要素,但如果企业初创时就把目标设定为做类似的服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定制化,对于公司而言是较难快速成长起来的。
对于商汤而言,端边云一体化方案只需保证中心端的传输,可以帮助用户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升级,代替了传统更换设备的动作,属于性价比较高的方案。
此外,选择做大型视觉中枢,基于平台优势即便是面对各类定制化场景,亦能实现算法的增量训练与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每个服务成本降低,让人工智能的能力在各类场景能够真正落地,达到一个实际可用的效果,也可理解为一套视频分析的普惠性解决方案。
通过场景驱动的云边端一体化体系架构,实现全系统对用户、对象、特征理解持续增进,而不仅仅是“点”式智能化创新。
Q:视频中枢平台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A:商汤始终将安全问题视为红线。首先,商汤提供的是视频分析与服务的能力,本身并不拥有数据。此外,一般这样的中枢商汤并不会自主进行投资建设,大部分属于客户或公共平台,商汤只是辅助运营的角色。
同时,商汤在全系统和产品层面都持续加强在安全防护、数据保密方面的技术力量投入,制定了全流程服务保障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数据处理、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Q:一体化系统的后端服务器成本高吗?
A:如果每个用户都要自己投入后端建设,成本固然很高。但在城市级项目中,往往由客户牵头负责后端的建设,之后再将中枢能力开放给中小企业应用,如此分摊下去成本压力就会变小。
从另外一个维度看,传统的边缘端投资看似单个体量小,但长远看会远超后端投入。
举个简单例子,一般摄像机更换周期是2-3年,但在这段期间可能每6个月便会有新的平台推出。用户如果将计算依赖于前端设备,便等同于让“所有人到固定的房子里去跳舞”,只要有新的人参与进来,房子便无法容纳。这就是商汤所强调的端边云一体化所能带来的不同,实现灵活分配算力的同时,还能让边缘端持续享受算法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优势。此外,中心端的升级与扩容相也相对会容易一些。
Q:随着AI落地,厂商们都在逐步解决瓶颈问题,商汤的方案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商汤目前还看到了哪些新的趋势?
A:除了算力、算法、数据之外,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场景,这是落地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种服务,除具备基础服务能力之外,还要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及持续服务的能力。后期如何将这样的能力做到高性价比,如何利用现有规模优势将它做好,提升用户的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点。
目前商汤2年多时间在国内建立了6大服务中心,几百人的团队就是希望能够逐渐强化我们的服务能力。虽然当下安防市场服务收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随着人工智能价值的体现,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后续行业的服务价值便会得到重视。
Q:行业越来越强调多维数据碰撞,商汤的定位目前仅在视频数据,会形成自身发展的局限吗?
A:不可否认多维数据的碰撞能产生非常多的效果。但也可以看到现阶段除视频之外,其他数据大部分是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融合对于商汤而言没有任何的技术门槛。
当下商汤也持续关注数据分析的发展趋势,包括工业制造、数据分析等,相信未来机器视觉融入之后,会有更多价值被挖掘。对于未来发展,我们认为一是如果市场需求大,商汤可以与这方面专业的公司合作,此外商汤仍然会继续专注于视频的价值。
Q:软件在中国安防市场而言,业绩量往往不如硬件,商汤以软件为主,是否会有压力?
A:商汤坚信几个信念。一是无论从知识产权保护,还是用户的认知也好,从现在的趋势中也可看到软件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软件服务并不是一次性买断服务,属于长期的服务,现在的云化架构IaaS、SaaS、PaaS等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走的,我们认为AI也是,未来AI的服务属性会越来越强;二是从解决方案角度讲,虽然我们只提供中枢,但所有的硬件产品也都是经过商汤认证的,这与阿里做私有云的模式一样,硬件必须是由我们适配过才能卖。这其中便会有商汤的IP,例如高速的数据传输,商汤可以打包灵活硬件方案,供用户选择。
Q:商汤想借助这次访谈向产业传达什么信息?
A:一是人工智能产业最终会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要落地,必须要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二是企业除了关注原来的算力、算法、数据要素外,也应该重视场景化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才能把技术真正带到生活中。
编后语:
站在人工智能平台公司的角度,商汤开始思考如何按需调配算法、算力与数据的最佳实践。因为企业基因,商汤的思维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商汤将以开放平台为基础,通过“端”、“边”、“云”全技术栈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不断丰富各种场景下所需的算法,以及相匹配的AI能力,加强算法和能力平台间的协同,强化AI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对外赋能。从这个角度看,商汤的未来仍然是聚焦在视频分析服务上,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