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市场进化是现实而残酷的。因之而生,因之而落寞,似乎是市场循环不息的规律。当某一阶段的产品和技术为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之后,不可避免地被新产品、新技术取代,成为历史中的过眼云烟,或者从主流转变成非主流。在安防领域,不乏这样的产品和技术,以视频录像技术为例,最早的磁带录像机淘汰掉,昔日市场份额占60%以上的PC式DVR逐渐被嵌入式DVR取代,而今嵌入式DVR又面临NVR的严峻考验。在视频传输技术领域,视频光端机市场开始从“晴空万里”转变为“阴霾渐露”,以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商为代表正从光端机产业跳入“大安防”市场。
据A&S分别于05年、08年所作的两次中国视频光端机市场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视频光端机市场规模达到3亿人民币,此后三年交通和平安城市两大领域拉动视频光端机市场规模年均以38%的速度扩大,2007年接近6亿人民币。此次据笔者了解,受访企业一致地认为视频光端机的需求仍然在扩大,但是,厂商的心态可谓忧喜参半,喜在视频光端机的市场需求仍然旺盛,担忧在于整体市场规模是否已经走到拐点。如果说前几年厂商对光端机市场是一片赞叹声的话,那么现在则更带有迟疑与不确定。
近两年涌入光端机领域的厂家特别多,每次涌入一批几乎无一例外将价格作为切入点,大约以一年为一周期,光端机厂商就会痛苦一次。杭州中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旭刚表示,“虽然光端机整体市场销量持续增大,但金额并没有变得更大,甚至可能变小。从去年1000元降到今年500元极有可能,盘算下来,即便销量增长了一倍,金额也没有变。”而根据部分主流传统光端机厂商透露的销售数据,我们发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几乎大部分厂商未出现跳跃增长,而是略微增长或下降。“往年市场增长可能有30-40%,预计09约有10%的增长,”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黎志洪表示。而像微创等老牌厂商,也都表示09年市场销售额可能略有增幅。
这样的市场容量显然很难满足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在视频光端机市场开始“变脸”的同时,以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商为代表,经过近一两年的酝酿,纷纷从单纯的视频光端机制造商转身成为“系统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部分厂家的发展重心显然不再以视频光端机为主业,视频光传输平台终于初具雏形,甚至有的厂家直接跳入数字监控领域。在这个不确定因素萦绕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出路!
市场“变脸”:视频光端机面临双重挑战
视频光端机的历史贡献无可置疑,但是,随着安防监控系统的变化,其所承担的角色也在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安防萌芽和快速发展阶段,光端机的出现扩大了监控范围和系统规模,假如没有光端机,很难组织起一个跨区域、大规模的系统。然而,视频光端机在整个监控体系中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当某一段视频光纤传输的角色,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安防监控系统至少应包括图像采集、录像、管理应用及图像的传输,图像传输又有多种方式,视频光端机只不过是其中一种传输方式而已,”北京光桥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乃宪认为,“因此只要你喜欢,在任何监控系统中都可以采用视频光端机对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图像进行传输,但是,严格意义上视频光端机不能组成一个真正的安防监控系统。”这样的特点使之在应对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的竞争中,显得格外脆弱。
与IP正面交锋
随着IP监控脚步逼近,安防监控体系发生变革,视频光端机在整个安防监控系统中的占比在日趋缩小。从市场应用角度看,IP监控对光端机市场而言,已经从“相安无事”走到“正面冲突”的阶段。[nextpage]
据A&S今年对中国网络摄像机市场调查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摄像机出货总量约达40万台,而2009年市场规模至少保持100%的增长速度,其在往昔以光端机为主导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已有较多应用。在一些民用市场领域如连锁店、工矿企业等,编解码器、视频服务器、网络摄像机逐渐受到欢迎。而往日为人诟病的IP带宽和编解码技术不足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H.264使得在低带宽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足以满足普通用户需求。
深圳市诺龙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稂洪水表示,“今年IP发展更猛,如果平安城市下一波由电信主导的话,光端机将是非常昂贵的解决方案,而IP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这就决定了视频光端机在整个安防监控市场不会有大的增长。”
不过,固然两者在市场上“你争我斗”,但在技术应用方面两者是并存的,系统可以同时采用光端机和IP传输设备。庄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袁前林表示,“相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IP技术而言,光端机是一个非常成熟、经济又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尤其是在具备一定规模的系统中,以及对视频图像质量、安全性要求更苛刻的系统中,光端机还有一席之地。”
高端市场倾向用系统化产品
据了解,交通、平安城市仍然会是视频光端机的主战场,场馆、会展中心、港口以及行业市场如水利、部队等也将持续会有对光端机的需求,而像世博会、大运会等大型活动也将带来一定的商机。
在高端市场,光端机逐步地被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替代。以高速公路为例,是拔尖厂家活跃的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品牌方向的定位也基本来源于交通,现在该领域已经倾向于整体解决方案。如果是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光端机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如果采用光端机厂商提供的平台产品的话,可能还会用到光端机,但地位仅是一个配套产品。
而平安城市尽管仍是视频光端机出货量最大的市场,但是需求趋缓,不少厂商表示低端产品应用偏多。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卢余庆表示,“从点位上看,平安城市去年可能占到市场60%左右,而今年中国平安建设市场已经渐趋饱和,整体市场有回落。而且,平安城市建设转向内地市场,由于地域、资金等问题,需求将更分散、低端。”
至于近来兴起的铁路等基础建设项目,厂商并没有一致看好。中威石旭刚表示,“据我们考察,它对光端机的需求并不大,主要是走数字网或局域网。这个领域主要是以DVR为核心,偏向采用数字压缩设备。”
厂家“变脸”:跳出光端机产业,跃入“大安防”市场
也许正如行家预言,光端机的发展与电信现在的通讯设备一样,最终将从新鲜事物演变成大众化的普通产品。对于企业生存和竞争而言,如果厂家要以光端机为主业做大、做成规模化显然不可能,所有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家都面临重新定位或者转型。
实际上,早在05、06年,光端机产品就吸收新技术而发展,渐渐地演变成非纯粹的数据传输媒介,厂商逐渐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平台化产品,主要被厂商称为光传输交换平台;另一个是继续经营视频光端机。[nextpage]
继续经营视频光端机,做专、做细
视频光端机厂家大大小小两三百家,不是每一家都能转型为系统化产品的整体方案提供商,仍然会有企业在坚持做视频光端机产品。对于这些厂商而言,提升光端机的价值,将产品做精、做专才是出路,否则只能陷入低端市场的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在市场洗牌中被刷出局。就像当年通信领域的PDH市场竞争一样,最后只有行业口碑、产品都非常稳定的厂家能够真正生存下来。
对于视频光端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可靠。光桥时代张乃宪表示,“产品差别就一点点,而‘这一点点'致使各个厂家的可靠性不同。可怕的是,很多人不屑于此。”这点正是有的厂家发展壮大、有的厂家消亡的原因。中威的石旭刚强调,“在关注可靠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细节,把光端机的产品指标、外观工艺等做得更精细。细节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产品外形,小到一颗螺丝、一条缝。”
其次,注重客户体验。北京蛙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马建光分享到,“企业既要做产品也要体验自己的产品。好比我们最早提供的汉字等字符叠加功能,考虑到使用便利性,当切换到某一路图像时能够直观地在图像上显示地点和时间。同样地,现在普通的视频信号接入之后,我们就考虑能否做到高清。现在高清显示设备很多,有的只有高清输入口,我们的设备能不能接入进去呢?”从用户角度来看,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更衬托出产品高档次、高品质。
另外,光端机产品的定制化特点很强,很难通用化生产,这就导致在备货、成本方面都不易控制。像光桥将产品分1/2/4/8/CWDM五个系列版本,备货时主要生产这些不同的主板及各种功能的接口板,基于五个主板和接口板可以快速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蛙视去年也推出通用化K系列产品,例如原来会考虑1D是数据、以太网或RS485等,现在定下1D就是指485,这样可以完全按照用户的定单生产。
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是突破口
相对于纯粹做视频光端机的厂商,提供整体方案的视频光端机厂商将重点放在平台产品上。像早期的中威、博康、微创、诺龙等都已经或开始从光端机产业跨入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在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光端机只是其中的一个部件、一个功能而已。
其实,早在以视频光端机为敲门砖切入安防市场时,很多厂商就已经预感到:光端机可以解决点对点的传输问题,但在某个领域大量应用非常困难。蛙视马建光表示,“在帮助用户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的时候,我们发现必须要有平台。光端机完成传输只是让图像看得见,无法让用户随时随地切换图像。”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厂商早已先行一步投入平台研发和推广:蛙视在02、03年就推广开放式平台产品;英飞拓也推了USP多业务网络交换平台;中威VAR平台也经过更新换代,即将推出第三代平台;上海庄诚推出的数字视频综合传输交换平台,等等。
尽管如此,目前平台产品整体发展并不成熟,缺少统一规范标准,存在多种不确定性。以产品名称为例,说法各不相同,比较多的厂家称为光传输交换平台或多业务传输平台,有的认为光矩阵就是平台,有的干脆称为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平台化的光端机产品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整合到一起,实现网络交换、存储、压缩、显示、管理功能,不断向系统化、集成化的方向靠近。[nextpage]
基于此,不少行家对现有的平台产品表示怀疑。如光桥时代张乃宪所言,“严格来讲,市面上很多光传输交换平台只是实现图像光传输及视频矩阵切换,是一种综合视频光端机与视频矩阵两种功能的设备。而一个安防监控系统至少应包括图像管理应用及图像传输,光传输交换平台主要用于图像传输及图像交叉管理,图像管理应用并非其专长,而且图像传输有多种选择方式,不一定要用光端机。因此,今后厂商的市场推广工作恐怕会很累。”而且,当前真正具备实力做平台的视频光端机厂商寥寥无几,研发实力不足是致命伤。英飞拓黎志洪表示,“像我们公司的研发人员就已经达40余人,其中16个人专门做硬件交;各个业务板卡如流媒体、矩阵等,要深入理解绝不是一两年的事。”因此,彻底完成这种蜕变,厂商还需做好长期抗战准备。
可喜的是,一些做得较早的厂商如蛙视已有市场斩获。马建光介绍,“从公司销售额上,平台占三分之一多,已应用到平安城市项目如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合肥市城市监控报警系统、鄂尔多斯城市监控;园区监控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九寨沟;道路监控如天宝高速等。”
通讯设备商与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商之间的暗战
目前,平台开发思路主要两种,从参与厂商来看,一种是从传统视频光端机领域转变而来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另一种是从通讯领域转身而来的通讯设备商。虽然目前双方正面交战次数并不多,但市场已经狼烟四起。
前者对通讯标准和协议熟悉,擅长于网络化存储、数据优化、降低误码率等,采用IP压缩的方式,在拥有良好网络基础的行业中具备一定优势。典型厂商如已在平安城市领域攻下不少城池的H3C;华为通信产品在全国交通系统的唯一行业代理商和在电力、铁路、煤炭等系统的授权代理商——北京亚邦伟业,以及中兴的部分代理商等。这些具备强大背景的通讯设备商,已然从技术上、市场竞争上对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商产生威胁。
以亚邦伟业基于H.264技术的OVI全光视频综合接入解决方案为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辽宁沈彰高速公路、土羊高速公路、黑龙江省绥满三期高速公路、江西省昌樟温厚高速公路、浙江申嘉湖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等项目中。其采用的全光网络可以智能地调配数据资源,将带宽资源充分共享、优化,结合采用的H.264标准和双码流技术,能够较好地应对用户对IP的期待。不过,也有行家指出,“一定时间内数据量大、一定时间数据量小,这种情况下可以享受到带宽共享的好处,反之如果这种情况不多,好处并不大。”
而传统视频光端机厂商的最大优势是立足安防,兼容数字压缩与非数字压缩,提供可靠、低成本、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如蛙视、中威、英飞拓等。“通讯厂商与我们的区别在于安防专业度,我们更多考虑安防需求,例如报警联动、矩阵兼容问题等,”英飞拓黎志洪分析,“安防的基本要求不变,例如图像清晰度、安全性等。而且,不同于通讯市场,安防施工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对IP地址设置等操作不熟悉,而我们可以把前端做得尽量简单、方便维护,把复杂的操作尽量放到后台,因为后台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高。”
另外,部分传统厂商则结合了通讯技术和传统安防技术,如诺龙、微创等。诺龙稂洪水表示,“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决断,选择一条基于数字化但同时避免跟通讯设备商正面竞争的路线,基于既有的IP压缩技术和光传输技术。”而微创将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引入到视频监控领域,利用PON“最后一公里”的组网特性去承载非压缩视频的传输,节省光纤资源。不过,PON技术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受限,而且一定要基于IP压缩方式。[nextpage]
从现有情况来看,传统光端机厂商无不借鉴通讯领域的技术或思维方式。例如英飞拓借鉴了数据组播的技术,微创借鉴PON技术,诺龙受通信领域思维方式影响较早做编解码器,蛙视的网管功能借鉴了国际通讯标准。这对于更多即将或已经转为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厂商的启示是,既要面对现实,也应借鉴外部技术提升实力。
眼下,一切尚无定论,权在用户既有基础和具体需求。对于厂商而言,至少短期内应该做一个适优的整体解决方案,不局限于视频传输,最终降低系统成本,让用户受益。
未来,任重道远!
总体来看,视频光端机市场正由数字化、系统化迈向智能化阶段。关于数字化,通过压缩方式将视频信号数字化与采用非压缩方式进行数字化编码,两种方式将长期共存;至于系统化则正处在不断完善中,从现有平台产品来看,整体市场尚处于概念化阶段,还没有转化成真正的市场;下一步,智能化将是发展趋势,目前已有厂商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研发智能分析模块,有的已经推出智能化视频管理平台。“数字化解决看得清的问题;系统化解决随时随处可见的问题;智能化的关键是使用户能够看到需要看的图像,”蛙视马建光表示。而为了让智能分析具备良好的图像资源,厂商们正在关注一个新的技术热点——高清光端机。将来,高清光端机能否在技术上、应用上更胜标清的光端机、高清编解码器等,未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