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量变到“智”变的转型
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随着城市不断新建商用、住宅、政府办公、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智能建筑市场广阔,被认为在未来几年将迎来爆炸性增长。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工程量相当于欧洲智能建筑工程量总和,合计约占世界总量50%。
综合来看,中国的智能建筑发展正在经历从量变到“智”变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智能型建筑开始在中国陆续出现。上海博物馆、上海陆家嘴金茂大厦、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上海2010世博会园区等,都是我国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标杆项目。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安防与消防部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李群告诉记者:“现在中国既有库存建筑面积约为400多亿平方米,而真正做到安全/安防、高效/便捷、绿色/节能的可能不足10%。虽然这400多亿平方米中有很多可能不是绿色节能智慧化建设的目标,但即使剔除非目标成分,需要升级改造的智能化建筑市场存量仍然十分庞大。”
李群
李群女士现任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安防与消防部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领导大中华地区安防与消防业务的整体运作和发展。在过去的15年里,李群领导并见证了霍尼韦尔中国区业务的飞速增长。在她的领导下,霍尼韦尔消防安全部在推动新产品推出、东方服务于东方、以及东方服务于全球战略上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评价体系TM对安全与安防、绿色与节能、高效与便捷等
三大领域的智慧设备进行评估,并从设备的应用类型、可用率、覆盖率等三个维度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评价。基于该评价体系,霍尼韦尔对全国1000多栋楼宇进行的调研发现,中国智慧建筑市场呈现出整体智慧水平较高的态势,安防与安全的优势突出,而在绿色与节能领域表现薄弱 。
放眼全球,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的情况下,美国的建筑在绿色节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高效便捷和安全安防领域,因此中国的建筑在能效管理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
楼龄不是问题,标杆城市拉力大
霍尼韦尔的调研还发现,1~5年、6~10年、10~15年及15年以上的不同楼龄建筑与智慧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产生必然关联:在楼龄较长的地标性楼宇建筑中,随着行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提升,这些建筑的智慧化程度也在逐步改进,智能化程度并不低。
“当然,如果建筑楼龄较长,在楼宇升级、改造上的困难相对来说要大一些,”霍尼韦尔李群指出:“但这(楼龄长)不构成主要障碍,重点在于政策导向的落实和法律法规的细化,而这对中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的细化和政策导向的落地能够促进楼宇智慧化的主导者,如业主、运营商等愿意往节能方向发展。例如,中国建筑在安全安防领域因为有了政策支持后得到了良性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霍尼韦尔的调研显示,楼宇建筑在绿色节能领域智慧得分较低,这与我国在绿色节能领域多为指导性原则,而缺少行业强制规范有所呼应。此外,由于没有完善的楼宇能效的标准体系,让人们难以对楼宇建筑的能效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改进建议,这也对楼宇智能化尤其是绿色节能的发展形成阻滞。
在霍尼韦尔的智能建筑评估体系下,通过对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代表建筑分析发现,建筑的智慧化程度呈现梯度性发展。一线城市建筑与二线城市的相比差距不大,同时该差距也没有二线与三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大,很重要的原因是二线城市在智慧化、智能化的投入比较充足,同时一线城市的标杆作用带动了二线城市的发展,足见一线城市在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标杆拉动作用。目前中国的智能建筑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正往智慧化、智能化、节约化的方向发展。
把握机遇,中国与世界同步
中国应对建筑智能化决心空前
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能减少50%的能源使用;而建筑智能化设计和建造,将为楼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节省高达9%的成本,同时资产价值将因此增长7.5%;若共享网络硬件设施,还可节省8-12%的安装成本。从长远看,升级能源系统将会获得20-30%的投资回报,并使建筑资产获得相当于投资额三倍的增值;同时,智能楼宇能在十年内减少其整个生命周期中15%的楼控系统维护成本、降低40-60%的人力成本。由此可知智慧建筑意义重大。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能耗管理和绿色节能,并将其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的六大目标之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对建筑能耗重要性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将会空前高涨。
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中国的安全和安防领域实施力度大,也已取得不错的成效。节能作为国家的六大战略之一,如果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出,对节能将会起到较大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推动。如霍尼韦尔这样的技术领先型、解决方案主导型公司,继续为社会推动智能建筑发展,采取积极培训、建设等措施,为客户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最终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社会效应的建筑智慧化目标。
把握新技术发展机遇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相对于拉动经济发展的传统“三驾马车”,现在中国要做改革创新,包括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尤其是跟大家息息相关的移动互联,无论是过去注重的人性化,还是现在追求的用户体验,都需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
回顾两三年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工业4.0还处于理论阶段,但现在正在发生着难以估量的变化。当我们的制造业还在探讨“Made in China”还是“Designed in China”时,互联网平台拉近了中国与全球技术的距离;甚至可以说,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互通、移动互联技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尤其体现在智能家居建筑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一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中,我们与世界的起点是同步的,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智慧,要从全局着手
楼宇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几个关键节点: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此外还有升级改造换代阶段。对楼宇建筑,成本不应仅仅是由建设阶段来主导,还要考虑未来的运行成本、升级改造换代及设计成本,需要考虑每个阶段,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来为用户来降低总体成本,从而使楼宇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成本达到最优化。
据霍尼韦尔的调研显示,建筑的智能化发展,绿色节能和互联互通是未来趋势,同时,还需要各系统的整体联动来使建筑运营达到最优化。作为调研的核心发现之一,综合体建筑在智慧化程度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发挥集成优势方面还有不少潜力可挖。城市综合体,这是一个集合了酒店、公寓、商场,甚至办公楼的建筑群。此类建筑具有建筑物多、功能多、系统复杂、管理复杂、能耗高、建设和运维要求高等特点,需要通过系统集成方案降低总体运营成本,实现多系统联动的优化运营。
要降低楼宇建筑的总体运营成本,只有在各种楼宇自控系统、能效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实现高度集成和协调应用的基础上才能显现。这对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研究的如霍尼韦尔等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是很有优势的。据介绍,采用霍尼韦尔系统,节能的效果非常显着和乐观。假设仅使用需求侧管理的一项系统,即可做到10%的节能效果;如果整栋楼宇建筑系统都采用了霍尼韦尔先控平台、基于云平台的节能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平台、节能设备及各种后台能量管理系统等,将可以实现30-40%的节能效果。”
新技术助推绿色节能发展
霍尼韦尔在对中国1000余栋楼宇调研中,把不同的建筑类型共划分为机场、医院、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酒店、政府/公共建筑、轨道交通、教育、场馆/会议中心、高端公寓等十大物业类型。发现可从两大方面去优化高能耗建筑的能耗,一是制冷、制暖;二是照明。对提升能效,霍尼韦尔总结了几个方向:一是多系统集成与有效互联互通,而不是单系统运作。这需要不同厂商、政府部门等单位的相互配合。第二个是新技术的应用。这在楼宇节能领域很重要,如云计算,可以把楼宇长时间运行积累下来的天气、气候、控制器的设定点、用户偏好、电力波动等数据通过相应管理平台收集、分析,并可为楼宇用户提供诸如用电建议等的数据支撑。通过这种大数据、互联网的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多系统集成需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分项计量,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数据积累,这样才能从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建立模型,再通过模型反馈出电能消耗信息、用电的建议等。如霍尼韦尔的需求侧管理平台,能从原来通过用电高峰的粗放式电源管理中提取虚拟的用电管理概念,即当用电高峰来临,将用电低谷积累的电能移植过来使用。这种强调需求侧的管理是从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和模拟用电的行为和需求预测,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能耗的效果。
关于霍尼韦尔中国智慧建筑调研
调研目的:了解每个主要市场、每个主要经济体目前智慧建筑的发展状况;通过智慧程度高度的评估后,为建筑智能化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推动建筑向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评估标准及适用范围:基于智慧设备的三大领域——绿色/节能、安全/安防、高效/便捷,并从设备的应用类型、可用率、覆盖率三个维度对每一个子系统设备进行评估,以霍尼韦尔在全球1000万栋建筑的丰富经验和数据积累凝聚而成的一套标准,适用于包括中东、美国、印度在内的全球建筑智慧化程度的评估。
调研基数:以中国大陆一二线城市为主,三线城市为辅,包含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17个城市的十大建筑类型,合计1025栋建筑。
评估范围:无论楼宇建筑采用的产品品牌、系统或方案类型,凡智能楼宇、智慧建筑,都纳入可调研和评估的范围。
调研方式:心怀公益心试为中国建筑市场把脉;以“人”为导向设计调研问卷及执行调研工作,使之清晰、明了、简单、易操作;并从前瞻性角度,结合“大物移云”等新技术,挖掘和判断智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智慧建筑市场呈现出整体智慧水平较高的态势,安防与安全的优势尤为突出,而在 绿色与节能领域表现薄弱。
· 中国健全的法规和严格的执行保障了安全安防的高标准,但目前规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日常运营维护还有待提高;
· 绿色节能是薄弱环节,在设备投入和覆盖率上存在较大差距;
· 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提升建筑绿色节能的关键;
· 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和互联技术推动了高效与便捷方面的智慧化;
· 建筑智慧化程度与人流密集程度相关,人流密集的建筑需要更高的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
· 综合体中的建筑在智慧程度上有一些的优势,但在发挥集成优势方面还有不少潜力可挖。
此外,调研的十个物业类型中, 机场综合得分最高,安全与安防领域领跑;五大区域中,华南华北区域智慧程度较高,安全与安防智慧评分较高。
转载声明:
1、在文章开头写明文章来源“a&s 安全知识网”;
2、文末附上:“a&s智慧城市网:专注创新,锁定核心技术,提供全方位智能城市所需解决方案”字样;
3、文章发出24小时后才可以授权转载;
4、未按以上要求转载的均视为抄袭,原创不易,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