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商业停车场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停车费;2)车主后续消费;3)广告及增值服务。停车费和车主后续消费仍然属于基本的物业收入,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APP等掌上停车服务平台给车主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开拓了广告及增值服务的又一渠道,成为停车场市场新兴的商业增长点。
文/汪琴丽
商业停车场盈利模式及核心技术建设
停车场按照盈利性质划分可分为两种,社会停车场与配套停车场。其中社会停车场由专业的物业公司投资建设,专门供社会车辆停车使用,其收入以停车费为主,车主需按小时缴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社会停车场一般希望车主能够快进快出,从而加快停车位的周转率。
另外一种则是综合体配套停车场。配套停车场是一个场所的附属配套设施,如住宅区、医院、商厦、商务楼、超市,大酒家、大的娱乐场所等等。配套停车场有的也会按时计费,如住宅小区、医院等场所,而有的只要车主进行了一定额度的消费就可以提供免费泊车,如商场、酒店、娱乐场等地方。因此,一般的配套停车场更加看重车主的后续消费,为吸引更多的车主前来消费,综合体配套停车场在停车、找车及预订车位服务方面也会给车主提供更好的体验。
不论是为了加快停车位周转率还是吸引车主后续消费,停车场运营方都需要在提升用户停车体验方面下工夫。而要塑造良好的停车体验,则需要朝车主的核心需求着手。从车主的角度来讲,能获取最大程度的便利才是其最直接的需求。这些需求体现在空车位查询、车位预约、停车找车导航、快速出入停车场、快速支付停车费等方面,也是目前造人诟病的停车难问题的集中体现。
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对此,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朱良伟表示:“停车场的核心技术在于信息化。停车场信息化既体现在如何将停车场车位信息及时反馈给即将前往停车的车主知悉,并最大程度的方便车主进场停车、收费离场。又体现在给车主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服务的同时获知客户的兴趣点、消费习惯等方面,例如,在提供给车主基本的停车服务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车生活的需求,包括汽车保养美容、汽车保险、停车代泊、甚至宠物、美容等。信息化的停车场能够实现和其他行业的数据对接共享,从而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点,同时又能带给车主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安防在停车场管理领域的价值挖掘
随着停车场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安防在停车场管理领域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从人工管理发展到目前的智能交通,安防在停车场管理领域共历经了三大阶段:
1)人工管理:管理分散,效率低下;事件不可追溯;用户体验感差,容易发生人员冲突。人工管理主要采用卡片+传感器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卡片容易转借、损坏,另一方面在结合传感器使用时虽然可以实现车位引导,但实现反向找车困难,并且由于缺乏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当发生车辆损坏事件时也无法进行追溯;
2)图像智能:用户无需刷卡,实现不停车通行。视频图像记录,可做追溯核查使用。车位车牌识别,实现车辆引导及反向找车。
3)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场不仅仅是解决车主的停车难问题,更被寄予解决城市交通两难的期望,属于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的范畴,用户和停车系统可实时反馈交互。联合城市智能交通,成为智能交通末端系统。
在停车场倡导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中,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已不再仅仅承担起视频录像的责任,还需要针对停车场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的需发做到智能检测抓拍,如宇视应用在地下停车场的高清车位检测智能半球,即可支持3个相邻车位停车状况检测,可以发出红色(忙碌)或绿色(空闲)灯光提示监控车位的忙闲状况,为车主提供精确、快速停车提示。当检测到有车辆停入车位时,摄像机可自动抓拍车牌号码发送给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方便车主事后根据车牌号码进行反向寻车。如果不幸在停车场“迷失”,只需前往反向查询机输入“车牌号”中的数字,就能轻松锁定停车位。
企业在停车场市场决胜的关键
市场的发展从起步到兴盛总是伴随着企业的相互竞争,从业公司小而散,同质化竞争严重,低质低价恶性竞争,这是任何一个市场发展初期的标志,对停车场市场而言也不例外。“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道路上的红绿灯。因为对于停车场而言,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整个停车场的运作将会陷入瘫痪。停车场建设时是省了钱,但在运营时却故障不断。最终损失的还是停车场方。等整个行业规范了,这些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朱良伟在谈及停车场市场价格战的时候如此表示“价格战并不是万能的,企业如果要长期发展,必须具备脱身价格战的能力。如果将单一的价格战放大到全球市场,就如洪水冲入大海,实际的影响性很低。真正成功的企业并不能仅仅依赖价格的优势,更重要的还是产品技术及创新。”
同视频监控一样,停车场也在进行一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的技术变革,传统的一人一杆一电脑的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目前的停车场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停车场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加深的过程中,纯粹的设备零部件厂商将逐步消亡,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将赢得未来,停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将成为决胜停车场市场的关键。
泊位缺口上亿 停车场建设发展空间大
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4 年底,北京市共有机动车 559.1 万辆,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缺口量达 250 万;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停车位缺口均超过 150 万个。再以杭州为例,杭州市主城区汽车保有量约 120 万,但官方统计泊位数在 45-50 万间,泊位硬缺口就有 70 万左右,配比不足 1:0.5。另一方面,根据国际惯例,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比例,应该在 1:1.2-1.4 之间,如果按这个标准评估,我们泊位缺口巨大。截至 2014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 1.54 亿辆,则中国汽车泊位需求量在 1.85-2.16 亿之间。而据估算,我国泊位大约 7500–9000 万之间,泊位缺口达到上亿。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之间的比例与国际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2015年8月初,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上亿泊位缺口的事实将国内停车场建设的刚性需求直观的用数据反应出来,而发改委“意见”的发布又对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进行了政策性的鼓励和建议,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双向推动之下,我国停车场建设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