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数字经济的成长速度将是传统经济速度的2.5倍。IDC预测,全球数据圈规模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到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有近30%的数据是实时数据……
“文字成了数据、方位成了数据、沟通成了数据,直到万物实现数据化。”在万物互联的数据星球,数据量不断爆发,AI、物联网、5G等终端将会产出更多数据,同时对成本、速度以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数据作为产业未来的“新石油”,其重要性日趋显著,在此过程中,数据的存储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推动产业变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正是为了打造数据共同经济体,激发数据活力的各种难题,希捷2019第四届数据+峰会,从产品、技术、运营全面创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其应对这场浩大的数据演变背后的思考。
2019希捷数据+峰会现场
共筑数据经济共同体
在本次峰会上,希捷科技首席执行官、董事Dave Mosley博士发表了主题为“驱动数据未来”的演讲,就数据圈的演变以及希捷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享。此外,希捷还特别邀请了鸿海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就 2020年中国经济趋势进行了演讲。同时,Digitimes《电子时报》社长黄钦勇也应邀就5G背景下供应链的变革与挑战进行了解析。
希捷科技首席执行官、董事Dave Mosley博士
希捷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
希捷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在峰会上发言表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智能时代驱动我们持续创新,不断努力。在这样的时代,唯有和力共生、互利共进,企业才能谋求永续发展。希捷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实力沉淀,不断提升人类的数据存储体验。未来,希捷会继续携手合作伙伴,引爆数据能量,开启数据经济共同体的美好明天。”
蓄势待发 引爆数据能量
立足现在,希捷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希捷2019财年在建云、建智、赋能、赋新策略的指引下,交出漂亮的成绩单。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企业级客户,希捷携手合作伙伴正式发布了16TB希捷银河Exos X16大容量硬盘,帮助客户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持续输出技术实力。希捷IT4.0团队携手新兴行业客户,在自动驾驶汽车、5G、人工智能、CDN、工业物联网等方面联合创新,以领先存储方案赋能行业客户。
面向未来,希捷宣布HAMR智库(HAMR Think Tank)正式成立。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是希捷研发的新一代存储技术,旨在创造新的面密度记录,打破存储容量的极限,以满足全球云及移动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通过HAMR智库的成立,希捷与合作伙伴携手建立研发、测试以及产品定制化的生态联盟,围绕HAMR技术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共同努力。截至目前,近40家业界领先的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浪潮、联想、新华三、中兴等已经加入HAMR智库,融合集体优势,凝聚业界力量,为HAMR技术的推广与产品应用共同助力。
展望数据存储未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存储与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新技术新应用无时无刻不在对数据提出新的存储要求。在未来,存储必然将面临着无穷无尽的挑战,但希捷却呈现出从容的心态。
“对于未来存储市场的发展,我积极看好且异常兴奋,”希捷科技全球销售和销售运营高级副总裁郑万成解释了两点原因:
一是存储市场未来增长势头喜人。与上一轮数据暴增的状况不一样的是,这一轮更显得多元化,尤其是在边缘设备的存储需求非常迅速,而且边缘设备的增速在未来同样令人振奋,这无疑将带动整体存储市场的发展;
二是希捷目前的产品线处于现有历史上的最强阶段。一方面希捷已经实现在机械硬盘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并将产品覆盖于各个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在系统以及消费电子产品,都已经投入强劲的解决方案于市场。
在希捷过去发展的四十年,聚焦于存储市场,从未偏离一步。数据,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原点,创新,是希捷服务于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原点,两点相融,和力共生、互利共进,这是希捷所看到的,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未来。
以下是为峰会期间媒体群访内容,a&s截取部分内容作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受访人:希捷全球运营、产品和技术 执行副总裁Jeffrey D Nygaard(以下简称Jeffrey Nygaard )、希捷科技全球销售和销售运营高级副总裁郑万成(以下简称郑万成)。
希捷全球运营、产品和技术 执行副总裁Jeffrey D Nygaard
希捷科技全球销售和销售运营高级副总裁郑万成
Q:相对于生产消费级产品的工厂来说,生产企业级硬盘的工厂的要求具体高在哪些地方?
Jeffrey Nygaard:企业级硬盘具有很多独特性。首先是存储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其次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对硬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消费级硬盘,比如说在笔记本里面的硬盘,第一它工作时间不是特别长,第二数据存储不会很满。而企业级硬盘是24×7全天候运行,工作负载非常重。另外一般企业级硬盘应用环境等温度比消费级硬盘高很多,大概是50度的样子。所以企业级硬盘从设计要求上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就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这么严格的工作负载下没有问题。
Q:刚才说到智能制造,您认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中遇到的挑战有那些?第二个问题:刚才参观给我的感受是希捷创新的文化是渗透在整个企业中,我想了解一下希捷是怎样做到可持续创新的,它的动因在哪里?
Jeffrey Nygaard:第一个挑战是在人的能力上。因为整个的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很多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知识。为了帮助员工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内部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有一个计划叫“数据科学家”。在这一项目中,我们帮助员工学习新的数据处理还有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新知识。
第二个挑战是在生产工具和设备上。希捷很久以来一直在收集很多很多的数据,我已经在希捷工作25年了。从我开始工作时就已经开始收集很多的数据,但是不仅仅是希捷,而是整个的工业,我们缺乏实时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发了刚才所提到的雅典娜项目。在雅典娜项目中,我们和英伟达以及HPE的工程师一起合作,将人工智能的能力应用到实时的生产线上。
第三个挑战是高层对文化改变的支持,因为没有高层对文化改变的支持,很难成功。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对整个智能制造文化的改进是非常支持的,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整个公司向这一方向上来推进。
能保持创新,最重要的是吸引大家集思广益,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所有人的建议,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建议都会被执行,但是在建议被大家参与或者是建议被采用以后会有一个小小的奖励,这种奖励也引导着整个公司继续在发展和创新。
Q:现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时代,用户对硬盘的要求除了硬件要求以外,对软件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问一下希捷在这方面的部署?
Jeffrey Nygaard:在希捷内部,我们至少有500人以上的工程师团队在做软件和固件的工作。因为在硬盘里面,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存储空间,我们还要提供一个管理这些存储空间的机制。
另外一个是如何和用户需求进行对接,希捷有专门的实验室来研究硬盘接口和用户系统。比如浪潮等用户的系统,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硬盘的接口对客户系统的接口是有效的。我们一般会提前来购买用户的系统,研究开发,确保我们的硬盘在这个系统里面正常工作。
第三点是在研发每一个新产品时,我们首先关注的就是我们的固件和软件,因为在很多系统上面,硬盘的失效主要是软件和固件以及用户系统这种交互匹配性造成的。
Q:2019年受大环境的影响,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全面的经济都放缓。希捷在全球或者中国市场未来怎样确保它的增长?
Jeffrey Nygaard:虽然2019年经济上存在增速下降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看我们的存储行业,实际上在2019年和2020年增长还是非常迅速的。比如说无锡工厂的生产排得非常满,我们其他的工厂生产也是排得非常满的。经济有一部分在降速,但是在存储行业增速还是蛮快的。在存储行业,拿希捷来说,上一个财季我们刚刚完成的出货容量接近创纪录的水平。现在的这一季度还没结束,从存储量的角度来说,也很乐观。
Q:希捷怎样洞察和把握这种新兴市场,例如自动驾驶和5G的市场需求?
郑万成:我们有专门的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团队来做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哪里产生数据最多,哪里数据需求最大,哪里需要存储的需求最强,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痛点,进而我们开发产品解决它。以自动驾驶为例,不同的报告有不同的估算,有些人说一辆车一天产生4TB数据,有人说一台车一天产生50TB数据,这是海量数据的生成。接下来数据还得动起来,动起来就要有地方存,这是值得进入的市场,我们会开发相应的产品。回到所有的行业,我们可以找到聚焦的领域。另外一个思路是来源于跟客户的讨论,在跟客户的接洽过程中,他们会说我有哪些新的方向和机遇需要把握,你是否能够配合开发相应的产品支持,这也是为提供开发新产品的思路。
Q:今天上午的大会上说希捷会加速SSD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能否请郑总介绍一下目前的一些举措,包括消费市场、企业级市场?
郑万成:SSD战略有三方面,一个是消费端,我们有外置SSD解决方案,例如今天大会上宣布今年双十一发布的特别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龙盘;另外是企业端,我们面向关键的OEM,提供SAS接口的SSD;第三个是在客户端的SSD,我们主要是通过品牌的建设,通过我们渠道的建设来去主打通用型的SSD,将我们的产品推向更多的市场。
Q:希捷在峰会上也说了SSD在消费级和企业级不断布局,我想问的是SSD,它会取代HDD吗?它未来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郑万成:我的回答是SSD永远不会完全取代HDD,可能在部分细分市场会有部分替代,例如PC和笔记本电脑市场渗透率比较高,因为这个领域非常适合SSD。但是其他的企业级和云端不会,首先是成本问题,SSD的成本非常高,而随着HAMR技术的推进和应用,HDD每TB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在成本方面将更有优势。然后是产量,NAND产能大幅提高需要的资本投入非常高,不符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