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点评——
北京发布智慧校园建设规范
20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22日举行,会上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等文件,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层次架构、主要内容和配置标准,分类指导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激发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活力。
点评:智慧校园的理念发展已久,但智慧的程度一直无法明确定量,本次北京发布的智慧校园建设规范,重点建设内容放在了教学模式、教学工具以及教学理念的智慧升级方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建设重点。同时也设置了3-5年内实现8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并遴选出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的目标,示范校的建设,有望给到其他校园的智慧升级提供经验和参考。
上海发布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意见和目标
4月19日消息,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日前印发《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目标到2023年底,依托本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接入并调度4个以上算力基础设施,可调度智能算力达到1,000 PFLOPS(FP16)以上。本市数据中心算力超过18,000 PFLOPS(FP32);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算力占比超过10%(不含市电结构中的绿电);集聚区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综合PUE降至1.25以内,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点评: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引擎,而受限于基建情况、专业人才配置及产业配套等不同因素的限制,很多地区面临着算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难点,而通过高效算力的调度,可以很好的推动跨区域算力供需均衡,从而带动全域AI产业的有序发展。
中国首个大规模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投用
26日下午,中国首个大规模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南方电网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XS-1000D投入运行。该平台的投运实现了装机容量为1028万千瓦的7座抽水蓄能电站、34台机组设备的数据智能巡检、状态智能诊断,标志着内地近四分之一在运装机容量的抽水蓄能设备由线下人工管理向线上智能管理转变,降本增效相当于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1760万元。
点评:要让“机器”代替“人”来巡检绝非易事,设备大数据体系规模极为浩大,且由于存在管理标准不统一、系统间不兼容等问题,大范围的综合管理平台始终难以建立,这也是XS-1000D最大的突破点。伴随着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渗透率的提升,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AI平台的投用,驱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智能管理转变。
格灵深瞳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7.67%
格灵深瞳披露近日发布202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61.49万元,同比增长147.67%,实现扭亏为盈。
点评:成功扭亏为盈,格灵深瞳也一跃成为A股首家实现盈利的AI计算机视觉公司,打破了AI公司盈利难“魔咒”。根据科创板有关规定,4月21日起,格灵深瞳股票名称将取消特别标识“U”。摘“U”后的格灵深瞳有望轻装上阵,开启可持续盈利的新征程。
Omdia:未来五年LPWA物联网年复合增长率达23%
市调公司Omdia研究显示,到2028年,低功耗广域(LPWA)物联网网络连接的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3%,主要由NB-IoT和LoRaWAN技术的增长所推动。NB-IoT和LoRa将占据所有LPWA类型物联网连接的87%。
点评: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NB-IoT连接位于中国,并且通常部署在公用事业表计和智能城市监控等固定用例中。中国物联网市场基数庞大,也就奠定了NB-IoT稳定增长的基础。而LoRaWAN因其差异化优势,是小型开发者、创客社区和OTT物联网网络最受欢迎的低功耗物联网技术之一。当下,万物互联趋势之下,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网络连接仍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前瞻观点——
ChatGPT的技术参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人类一般处理能力的水平,并且能够理解人的意图,这是现在很多AI技术无法实现的。但这项技术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巨大挑战,比如在宏观层面数字主权、数字产权和等问题,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这些都需要在未来解决。在微观层面,AIGC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将引发企业,行业及产业更深刻的变革。
——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兼创新研究院院长彭强
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报告提到安防行业的5大共识,分别是:1、近90%的受访者认为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2、大多数组织仍需要完全接受“身份即服务”(IDaaS),以支持混合工作模式;3、数字ID和移动认证将推动更多的移动访问部署;4、近60%的受访者看到了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点;5、供应链问题仍然令人担忧,但对未来的态度转向乐观。
——HID
——原创推荐——
中国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发展趋势
IDC认为,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的相互融合是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关键抓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