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放式管理在高校的普及,高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校园环境的恶化,校园抢劫、偷盗等时有发生。如何对高校进行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人防和物防之外,技防成为管理者们新的期待。那么,其市场表现如何?安防是否足以担当保护莘莘学子的重任?本期“应用面面观”与您一起解读高校安防。同时,在此也对为本专题给予资讯帮助的相关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志勇、深圳通宝莱科技有限公司安防事业部总经理徐俊杰、英格索兰安防技术部亚太区系统集成总监郑永庆等。
金融海啸带给美国的灾难有目共睹,面对国内经济每况愈下,以“CHANGE”为招牌的奥巴马政府将用于交通和港口的安防预算分别砍掉了近一半,唯独16亿美元校园安防预算纹丝不动。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美国,校园枪机事件屡见不鲜,其重视校园安全合情合理。那么,在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虽然并无权威报告显示每年用于校园安防的具体金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用于校园安防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可小觑。
据了解,由于中小学一般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组成也比较单纯,发生校园破坏性事件的概率不大,因此,其安防系统的建设相对简单,重点关注监控系统,监控点位也并不多,一些幼儿园则引入门禁系统,确保家长与孩子之间在入校和离校时“保持通话”。而作为基本以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为主体的高校来说(本文中所述高校统指大中专院校,即中专、职院、大专、本科),面积大、建筑物多,人员组成相对复杂,再加上开放式管理的普及,更增加了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高校对技防的需求更加迫切。
通过对众工程商和用户的走访发现,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安防正处于一个用户意识转变和安防系统更新换代的转折期,是从单一系统走向多系统融合,模拟走向网络化的过程。
高校安防风生水起,市场潜力巨大
早在2000年,安防便开始在各大院校热起来,但真正的风行则是近一两年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推动、投资力度加大和校园本身环境日趋复杂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明确规定高校重点区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部分地区还对监控覆盖率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6月3日,由广东省公安厅、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科技创安高校安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邀请了全省各高校保卫工作人员参加,将广东省高校安防提到了另一个高度。并且,随着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长(详见表一),管理难度加大,突发性事件越来越频繁,技防手段在提升高校安全的优越性愈加显著。另外,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的增加也使得校方有能力来利用技防手段弥补之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此种种,促使高校安防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nextpage] 根据采访统计,国家重点大学安防系统的首期投资平均在600万元左右,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首期投资则在300万元-400万元左右。新建校区由于建设较晚、起点高,系统和产品都较为先进,其建设投资往往逾1000万元,如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仅监控系统的建设便已达一千多万。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高校达2408所,以平均每所高校200万安防投入来计算(考虑到许多高职高专及偏远地区院校规模不大,以及部分院校已有安防投入,经过与众厂家的综合评估,200万较接近实际需求),全国高校安防市场总额达48.16亿元,如果算上逐年的维护费用(平均约每年10万元),市场总额将超过50亿元!
从工程商处了解到,高校安防中比较常见的子系统有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电子巡更和停车场管理等,重点关注大门、公共区域、各出入口、科研室、实验室等区域的安全。单从投资额来看,视频监控无可非议的成为众子系统中的重头戏,约占总投资的60%-70%,网络建设(主要为铺设光纤或同轴电缆)约占10%-15%,报警和电子巡更约占10%、由于大都实行开放式管理,高校对门禁系统的应用并不多,一般只在科研室及财务室等重要工作区域安装有门禁,约占总投资的5%,其他约占5%-10%。在各子系统中,网络建设是近年成长比较显著的部分,每年的平均涨幅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年一直非常火热的一卡通,其应用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卡通是身份识别系统的俗称,最初在高校中出现是用于日常校园消费,广泛应用于食堂、图书借阅等,随着安防在高校中的普及,现在一般都将其与门禁结合在一起,被称为“门禁一卡通”。然而,由于一卡通是由银行投资建设,更多涉及校园消费,通常都由后勤或物业公司统一管理,与安防系统在建设和管理上基本处于“互不相干”的状态,多数情况下并未被学校和工程商纳入安防系统的讨论范围。据统计,如将一卡通看做安防系统的一部分,各子系统占比则会发生一些变化,一卡通约占30%,视频监控约占50%,其他系统变化不大。
校方安防意识转型,需求差异化
其实,不少高校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安防系统的建设,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便已使用安防系统,比较慢热的高校也于2000年后着手安防建设。不过,当时校方对安防的认识比较片面,多认为“监控=安防”,大都只是在一些重要出入口设置几个监控点位而已。
相对于以往,校方对安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化,“用安防提升管理效率”的呼声很大。具体来说,他们不再只是希望建设一些独立的安防子系统,而是希望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与联动提高管理效率和校园安全系数。华南理工大学保卫处副处长陈伟兴表示,单靠人防来进行安全管理存在容易疲劳、疏忽的漏洞,通过技防手段则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是革命性的管理革新。他举例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通过调看视频录像有助于后期事故的处理和责任人的认定,门禁、报警和监控的联动则有利于保卫人员的迅速处警,避免学校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损失。[nextpage]
其次,校方对产品和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新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从采访来看,夜视监控、智能视频分析和人脸识别受到最多的期待。相对于白天,夜晚是校园案件的高发期,但高校很多监控系统在晚上的监控效果一直差强人意。一方面,红外摄像机寿命不长,学校无法承担频繁更换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高校公共区域大,光线暗,不适宜安装低照度摄像机。因此,校方迫切希望工程商能提供一套切实满足高校需求的夜间监控方案。同时还希望将智能视频分析及人脸识别用于科研室、财务室等区域,防止危险人物或者非授权人物进入特殊区域带来安全隐患。不过,介于成本考虑,此种应用在高校的普及并不会太快。
除此之外,深圳市浩铭安防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堪华还告诉笔者,“高校与中小学不太一样,每个学校的环境和教学状况都有很大区别,导致其对系统的需求千差万别。”以江西赣南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建筑面积大,楼宇分散,多湖泊和绿化带,校方要求在这些地方安装声控报警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只需大声求救便可触发报警器。而为了防止学生逃课和代人答到,湖南大学则将指纹采集仪引入了新科教楼,用于学生考勤。总的来说,高校的安防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系统更新换代,网络化真的来了!
随着远程教学等新教育模式的兴起以及安防行业整体迈向网络化,高校安防顺势而上,“网”前一步。网络化成为目前高校安防中的主旋律!因早前建设的多为监控系统,所以在此主要以监控产品和系统为例探讨产品和系统的网络化。
网络化产品受青睐
前文中提到,不少学校早在2000年左右便已开始安防系统的建设,迄今大都已超过5年的历史。如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少华所言,电子类产品是以3-5年为一个生命周期,由于自身的电性能损耗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原来所使用的产品,无论从功能抑或最终效果来说,都已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安防的需求,甚至,部分产品已经完全瘫痪,亟待更换。
得益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网络产品价格的下降。从2007年开始,网络化产品逐渐受到高校的青睐。其中,使用较多的网络产品有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和集中管理平台等。其主要考虑在于,校园网络环境优越,无需复杂的布线,安装施工非常方便,可以尽量避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过,虽然高校的网络环境比其他领域要好,但要同时承担视频传输和教务信息交流仍显吃力,一般都会组建安防专网(主要是拉光纤的形式),也正因如此,网络建设在系统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例如,为了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外国贵宾们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北京师范大学组建了高达千兆的专网用于安防系统和弱电系统的运行。
系统网络化升级进行时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建设5年左右的安防系统也必定面临升级换代!是继续选用模拟系统还是改为选用网络系统?从走访情况来看,为了方便系统今后的升级与扩容,校方更中意网络化系统!
与产品的更换相比,系统的升级要复杂得多。产品方面只需更换画质不佳的摄像头或增加监控点位即可。而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则牵涉到兼容等问题,尤其是从原来的模拟系统转为网络系统,更是令工程商们“头疼”。
以监控系统为例,之前建设的是以矩阵为代表的模拟系统,每个校区或系统都是各自为阵,没有一个统一的整合平台,也无法做更多功能的延伸,不能满足校方对安防系统的需求。摆在工程商面前的是,由于大多数系统都是逐年累积建立起来的,所使用的产品、系统比较混乱,而高校又是一个资金并不充盈的领域,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做好老系统的兼容和改造,避免重复投资是对工程商们的考验。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伟强建议,可以采取模拟视频分配共享的方式来改造系统,即设立一个总的监控中心,在各分控中心采用模拟方式本地存储,分控中心到总控中心则全部数字化。如此一来,既保护了原有投资,也解决了兼容难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校方对于以使用网络摄像机为典型特点,从前端到管理平台都实现网络化的纯数字化系统的稳定性依然存有担忧,目前成熟的应用还不多见。通常,“模拟摄像机+视频服务器”这种半模半数的应用模式更为普遍。[nextpage]
另一方面,建设纯数字系统便意味着要重建一套全新的系统,在模拟系统还勉强“够用”的情况下,这对于高校来说并不现实。
尽管大势所趋,但网络化在高校安防的应用还是有些“磕磕碰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网络产品的平均造价要高于模拟产品,而高校并非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自身经费有限,教育部门也并没有固定的安防预算拨款。如果选用较为实惠的产品,往往在效果上差强人意;而效果能够满足校方需求的产品,价位又偏高。这就导致了虽然网络系统的呼声很高,但依然处于小范围试用的阶段。看来,高校领域普及网络化还有待国家更多的经费支持,抑或系统造价更贴近高校市场才行!
统一管理,难度在哪里?
当被问到对高校安防的整体印象时,有过实际案例经验的工程商们表示,虽然高校安防并没有对系统功能提出特殊需求,但相比其他领域,其建设更为复杂。综合全校来看,整个学校的安防系统可谓“百花齐放”,系统不一、品牌不一,甚至产品档次都不同,小中心也非常多,很难在此基础上实现由统一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小中心各自为政,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不能很好的互动。
为什么会这么混乱呢?西安特恩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健一语中的地指出,是由于高校特殊的建设模式所造成的。据其介绍,一般情况下,保卫处是高校安防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单位。然而,整个学校的系统并非由保卫处统一建设,通常,保卫处负责筹建公共区域如大门口、操场、校道等地的安防系统。而具体到楼宇如教学楼、实验室、宿舍等地的系统则由各二级单位(即各院系、部门)自行筹建,例如,文学院的教学楼则由文学院自行筹建和管理,只在必要的时候,学校保卫处对部分视频进行调阅和指挥的动作。
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划,各二级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时间、系统规模和选用的品牌都有很大差别。在此基础上,尽管校方也希望将整个安防系统做一个大的集成平台,以便于统一管理和调度,但从实际出发,难度不小!某高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更是言明,由于是各单位自筹经费建设,各单位也设有保卫处,如果统一归到校保卫处来管理一方面系统太大,另一方面从情理上有所不合。
那么,有无双全的办法呢?在不动摇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各学校保卫处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将是相对合理的做法。工程商们表示,只要统一了标准,不仅方便各二级单位内部的系统联动,同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也方便校保卫处对其做出统一调度,提升系统管理效率。
未来:更智能,期待技防从辅助走向主导
“管理”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高校保卫部门的重视,他们期望通过安防系统提升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提供一种事后追踪的功能。单靠目前的系统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点,“智能”因素的加入则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其对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关注便是表现之一。
另一方面,应急预案也是促使系统“更智能”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例如去年5月的汶川地震以及11月发生在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的火灾等,都考验着学校的快速反应能力。北京冠林盈科智能系统集成公司副总经理于宝玉介绍,应急预案是提高处警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方式是通过软件将使用的安防系统进行整合,在管理平台中加入人工分析功能,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分时间段自动弹出事发地点及其周围的图像,形成事态跟踪监控网,并将信息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邮箱和手机上,便于及时对事态做出评估和处理。但是,由于大集成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应急预案指挥系统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技防还只是学校安保工作的亮点,是一种辅助的安保手段。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对高校安防的日益重视,技防必将成为高校安保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