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A: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如果小区没有围墙,居民就可以直接从小区南面上朝阳北路,省得绕冤枉路。
市民B:家里有孩子,要是小区没有围墙的话,车流量肯定要增加,家人和孩子在小区内活动时的安全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城市管理者:兼顾道路通畅和社区安全很不容易!
砖家:封闭小区导致了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密度下降。北京的道路从面积上来说已经占比很大了。但由于单条路的路宽太大,因此同等面积下长度、条数就明显不足。而一条8车道的马路,整体利用率不及两条4车道的马路。而这也是北京出现拥堵的原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意见》整体是好的,只是开放小区受到过度的关注,大家解读最多的是拆墙,实际上可能是在以前强拆惯性下的过度解读。从专业上讲,打通‘微循环’比扩通道路对交通改善的效果要好,马路越宽越会造成车辆的汇集,反而会形成堵塞。但城市拥堵实际上牵涉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现有的停车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要,造成违章停放很严重。即使是原来通的微循环,也由于违章停放不通了,这种现象在北京等城市很常见。所以对于拥堵而言,需要的是综合治理,不是拆墙就能解决的。
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现任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是中国约30个城市的规划顾问,也曾领导新加坡城市规划团队,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提供建议,深知中国城建方面的弱点和痛点。刘太格表示:中国政府意识到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建方面存在问题,现在有意愿要改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之后的城市规划一定要防止“千城一面”的情况出现。要尊重软环境,即自然山水;要保护古迹;要尊重各地居民以及地貌特点,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要为了所谓的城市特色去牺牲居民的幸福感。至于最近中国城镇居民热议的“该不该拆掉封闭小区院墙”等问题,我不认为小区的院墙拆除后,中国堵塞的交通就会顺畅起来。从新加坡的经验看,封闭小区跟交通拥挤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交通拥挤的问题,主要跟宏观城市规划系统的关系更密切。同时刘太格表示:中国似乎还是更喜欢做短期计划,比如“十三五”,最远就做到了2020年。而新加坡的规划,先做远期,再做中期,最后才到短期。比如在1991年做的就是一个10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之后会做50年、30年和15年的。那么,规划不需要大幅度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