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人头攒动的天津洽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一道演示围栏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它并不起眼,但只要有人接近或跨越,便会响起“滴滴……”的报警声。不远处的摄像头,也会迅速调整方向,对着警报声响起的地方拍摄,并将实时情况传送到安防控制室。
反恐新形势下催生的产品
历史不会忘记。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上空飞行的4架民航客机被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的摩天大楼便在被劫飞机的撞击后轰然倒塌,华盛顿五角大楼部分结构因飞机撞击而坍塌,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死伤者和人们若干年的心理创伤。
“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呈现出不断扩散、持续上升的态势。安全防范工作受到了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而现代反恐斗争高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安全的许多概念,并进一步导致安全防范系统的重大变革。
2009年5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高度,按规定设置障碍物和界线、警示标识,安装安全技术防范设备,综合运用传统手段与高科技手段,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
这纸文书让在传感测控技术领域有着独特优势的十一院技术人员思路进一步打开。据该院测控技术事业部副主任吴久峰介绍,军事设施保护工作与传感测控技术密切相关,同当下热门的物联网概念也不谋而合。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其核心就是传感器。
再看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里面也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网络。
一方面是国家安全防范之需,另一方面是技术自身发展趋势,如何能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吴久峰等人深知,历史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推到了他们眼前。要知道,十一院多年来积累的原创技术成果,不仅应用到了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还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如果要进一步赢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迅速加入光纤传感器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经过周密的论证,2009年7月,十一院和航天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了航天神舟传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加速传感器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nextpage]
航天传感技术实现重要飞跃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这个形象的比喻传递出了传感技术的重要性。
十一院在此领域具有传统优势。该院多年来主营的各类传感测控产品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在工业控制自动化等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与传统技术不同,它具有抗干扰、耐腐蚀、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体积小巧等特点,特别适合进行大范围大容量远程分布式测量,是未来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在航天神舟传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之前,十一院就已经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航天光纤白光干涉测量技术开展了相关的预研工作。按照技术设想,要具有适合恶劣环境下、长距离、大范围的动态传感监测,并且能实现精确定位、信号还原等功能。
2009年,为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抓住用户,该院专门给技术人员下了一道院长令——年底前必须把满足需求的技术方案拿出来。这个时候,距离年底仅有两三个月了。
周莹是一位核心技术人员,直接面对着要将技术转化为工程产品的难题。据其回忆,院长令下达后,他们团队将一个高压罐区用作试验基地,附近的一间小房子用作试验平台,没日没夜地进行设计、采样、检测和分析,以期达到科研技术向实用化产品的最佳转化。这期间,有的成员甚至顾不上家中身怀六甲的妻子。终于,在2010年春节到来之前,取得了预期成果。
“我们自然都很兴奋,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因为太累了。”想起那段时光,周莹仍然很是感慨,“春节过后,为了完善产品的数据库信息,我们还要做很多试验。越是刮风、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我们越要现场试验记录数据,进行产品优化,以便用户更好地使用。”
目前,十一院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已经有智能光纤入侵报警系统、通信光缆安全监测系统、油气管线安全监测系统及光纤语音采集系统等,主要用于重要场所周界安防和石油干线沿线安防。
“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比对和用户意见收集,我们的产品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被列为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军民两用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军事、能源、通信、交通、环境等重要领域。”吴久峰相信,他们的产品能够得到越来越多机构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