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e Robot report报道,Jibo 已经将旗下知识产权资产和 IP 出售给纽约投资公司 SQN Venture Partners,而这笔交易已经在今年 6 月份完成,这也意味着那个国内人们熟悉的Jibo其实已经离开了半年之久。
Jibo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
这几年有留意Jibo产品的人,总会带有个疑问——何时会在国内上线?随着时间的推移,问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在早前的高交会、人工智能展会、智能家居展会中陆续有类似的产品产出。但只要有Jibo的展示的地方,人气仍然一骑绝尘,与市场同类型产品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一方面其家庭社交机器人的鼻祖以及众筹明星(最终超过 350 万美金,相当于众筹目标的 230%)的出身,另一方面其满足每个消费者对家庭机器人的幻想。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深圳湾指出Jibo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产品跳票,不能发货,影响用户的兴趣;二是无法保证供货的情况下,开拓国际市场,本土化工作无法跟上;三是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与技术的变革。简单的总结一句,昨天的用户你爱理不理,今天的用户你高攀不起。
“一切都上了轨道并顺利进行中”, 这是Jibo对于市场回应最多的一句话 ,“Jibo 还只是个粗糙的原型,可能时为了将 Jibo 的功能打磨得更细致,才导致两年的跳票。”这是这几年骨灰级粉丝的心理写实。,但从今天看,这一切似乎都很吊诡。
在首批用户的体验报告中,诸如人脸识别与语音识别存在误差、与视频演示体验不同、内容匮乏等等言辞让人们仿佛从梦中醒来,就像大雄被告知哆啦A梦是场梦般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从厂商提的家庭社交机器人到成为用户实际的摆设,这是值得当前在“危险边缘试探”的人工智能厂商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也许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毕竟Jibo已死,懒得烧香”,从明星爆品走向大众市场的道路布满了荆棘,或许在人工智能商用的路上,仍会有企业步此后尘,如果仅仅是想换用户一声 “爱过”,那么“人工智能”不值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下,技术型企业仍需稳扎稳打。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深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