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技术与观念的障碍
社区智能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社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如监控、门禁、道闸的智能感知系统,以及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社区内部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这种社区建设重点仅仅停留于技术的表层, 并没有形成强大、统一、应用广泛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治理体系。更加尴尬的情况是,许多社区智能设备大量闲置和低效率使用,并未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因此,以技术推动各主体间信息与数据共享的智慧化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而智慧治理更是需要高性能的设备支持和先进治理技术的支撑。
(二)标准与类型的复杂
原有小区已建系统类型多样,涉及多个厂家,数据标准不一;小区的类型很多,有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公寓、商住两用楼等,统一建设、集成、汇聚的难度大,资金不足。因此,需主流厂家统一以国标、部标为基准,拓展数据字段协议,实现数据行业标准的统一。对于老旧小区,可以使用小区物业维修基金或引导、发动安防、科技等领域的社会企业参与出资建设,提供个性化有偿服务,挖掘赢利增长点。
(三)运营与数据的安全
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数据运营、保存、居民隐私和信息安全、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和黑客的入侵等,这些风险的保护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因以底线思维防风险,强化安全防范体系,通过控制人为泄露、强化密码、指纹和人脸准入、设立保密标准与级别、有限运营等,加强安保防护和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的维护。
结语
智慧社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推动智慧社区全面释放其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必须以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为价值依归,需要长时期的从技术维度、内容维度、机制维度等方面,深刻理解智慧社区建设的自身规律,以精细化的服务感知、统一的数据汇聚、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网络状的行动协作为质量标准,构建基于“感知+汇聚+应用+行动”的整体性、开放式智慧社区生态圈。智慧社区建设是多个主体公开、持续、长期的工程,需要公众服务,科技支撑、政府资源的共同支持,努力使社区发展程度,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上一层楼。
注:文/黎珊珊 罗丽(任职于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煜,王正伟.“互联网+”与基层治理秩序再造[J].社会治理,2015(3).
[2]王大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社区架构研究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2017(3).
[3]常恩予, 甄峰.智慧社区的实践反思及社会略——以江苏省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例建构策[J]现代城市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