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口数日益增长、交通流日趋复杂的城市交通场景中,如何让“信号灯”更聪明、路口更顺畅,成为交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广州市花都区主动破题,以“花都区交通联动项目”为抓手,打破系统壁垒,推动422个路口实现信号机联网联控,构建起“全域联网、智能分析、动态调控”的全链条信控体系,实现从“单点控制”到“区域协同”的跃迁。如今,动态绿波、感应控制等功能的全面落地,正重塑城市信控能力边界,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区级智能信控样板路径。
多品牌统一联网:信控终于有了“中央神经系统”
过去,花都区信号设备来源多样、系统接口各异,不同品牌信号机“各自为政”,导致信控策略难以统一下发,优化调整依赖人工操作,既耗时又难协同,影响交通管理效率,抬高日常运维成本。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花都区实现了全区信号机100%联网接入,并依托核心信控平台,对6个品牌的信号机进行联网联控,有效打破了设备厂家“协议不通、系统不联”的技术壁垒。
如今,通过“一张图、一套系统”的统一平台架构,实现了:
•多品牌信号机统一管理,集中远程控制
•信控策略集中下发,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特勤保障指令一键下达,全区路口快速响应联动
花都区也从“手动摸排+逐点调试”模式,全面转向“系统监测+平台调整”,大幅提升了信控优化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调信号、用平台管路口”的智能治理目标。
灯随车动,路随流调:动态绿波与感应控制优化交通体验
信控系统升级的核心价值在于“成效可见”,花都区重点打造的动态绿波带与感应控制策略已初见成效:
以迎宾大道(百寿路至大华路路段)动态绿波为例,实现平峰时段双向不停车通行,动态调控使得绿波路段平均排队长度下降8.63%,平均延误下降11.8%。
感应控制能力让信号灯根据实时车流调整配时,减少绿灯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红灯等待,路口延误明显降低,尤其在次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车流更加有序、信号更为“聪明”。
市民直观感受是:绿灯“更懂你”,等灯“更少了”,出行体验切实提升。
从人工研判到自动输出:信控优化有了“数据分析师”
在实现“调得动”的基础上,花都区更进一步推动信控评估“说得清”。
通过系统平台,信控系统可自动生成单点、区域、全区级别的信控运行分析报告,涵盖:
•路口通行效率变化趋势
•绿波策略达成率与路段指标评估
•路口拥堵状态诊断与路口指标评估
•关键点位信控优化建议自动输出
信控工作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决策依据更充分,优化过程更科学,运维成效可视化、可量化、可追溯。
打造“交通感知-信控联动-智慧调度”闭环治理新模式
信号控制从“静态”走向“智能”,交通系统从“孤岛”走向“联动”,花都区正探索以信控为核心的数字交通新路径,为湾区城市群交通现代化提供参考样本。
未来,花都区将继续以信号控制为核心,拓展与信控智能体、事件检测、诱导发布、应急联动等系统协同,打造更高效、更智慧、更安全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