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高速公路路网已经形成。截止2007年年底,总规模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2007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7500亿元,全年建成高速公路近8300公里,是历史上高速建成里程最多的一年。时至2008年初,交通部李盛霖部长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宣布2008年我国将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收尾工作,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和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的建设,全年将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至此,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由2007年的新建高峰逐渐回落,形成路网建设继续完善与改造并重的局面。
2008年的主轴——新建与改造
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高速公路新建正在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而东部地区路网根据实际需要将进一步完善。同时,10年前修建的高速公路项目面临改造,部分路线随着车流量的激增而面临扩建。
新建项目向中西部、山区转移
“西部”通常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内蒙古、广西12个省市区。据有关方05年统计: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10878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56%;中部地区5014公里,占25.8%;西部地区3545公里,仅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8.2%。而在各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中,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不足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当前高速公路建设的比例分布不均匀,而高速公路作为拉动经济的大动脉,中西部地区高速路网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等多方面。为此,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持续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
其中,山区的投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今后一段时间还要建设约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山区高速公路将近3万公里。不仅如此,国家也更加关注山区高速的配套机电工程建设和山区高速的安全性。最近,全国公路交通方面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山城重庆,该研究中心将为全国公路交通建设,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山区公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促使高速在运营中更加注重安全。
而机电系统在山区高速投资中占较大比重,据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副总监李宁所说,“平原地区普通路段的机电投资在5-10%,而山区则占到15%左右。”另外,山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异常复杂,而且以高桥、边坡、隧道为基本特点,不论是机电设计还是产品需求方面,都必须考虑周全,例如:逃生和救援应急预案,以及对设备在恶劣、多变环境下的高稳定性等。
改造以交通发达地区为主
除了新建项目仍旧作为“重头戏”之外,部分省市约10年前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也面临改造,这也给集成商、供应商们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速度最快,同时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今后,这些地区仍旧是高速公路的重点需求区域。“除了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完善路网之外,更重要在于高速进入改造、扩建期。这种情况下,高速的线路不变,主要是路面的翻修和机电设备的改造,”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秘书长张宁指出。
针对机电工程项目,业主改造的前提是尊重原有投资,逐步去淘汰。这种改造既包括设备级的改造,也包括系统级的改造。“当维修维护成本过大时,会逐渐淘汰掉部份设备。我们会对某一时期的设备进行评估,如哪些设备维护量大、设备故障率等,再考虑是否有必要换掉。像DVR、监视器等会换掉一些,而摄像机及配套设备
等因裸露在外易老化,也换得较频繁;中间传输设备都比较少换,”山东省高速公路有关人士表示。
而在系统级的改造项目中,数字化方案也是常常被考虑的。“改造处于一个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便于长期管理,不一定是更换前端,可能是后端将模拟图像进行数字化,这样更利于管理,”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张继认为。
此外,扩建也是一个新的市场商机。早期高速公路由于审批、投资等原因,机电系统按当时的交通流量设计,随着交通形势骤变,原来的道路及机电设备显然不能满足现有大流量量、高速、高效的要求,扩建成为必然。以珠三角的咽喉要道——广佛高速为例,原来是按4车道,随着车流量逐年剧增,高峰时段或特殊节日时有事故发生,整体道路服务水平明显降低,扩建势在必行。据了解,以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为例,2008-2012年承担的扩建项目就有125.6公里。在扩建需求下,系统将面
临扩容,同时对产品的兼容性等要求颇高。
监控在机电系统中的地位和投资趋重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收费系统、通讯系统、监控系统。由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政策原因,投资方最关心的是收费问题。近几年,高速公路的机电建设以联网收费为核心,监控系统只是作为收费的一个辅助手段。但是,随着收费系统的日益完善,以及公众、运营管理方、相关职能部门对高速安全的重视,监控在三大系统中的地位和投资越来越突出,成为运营方最直观、最关键的前端视频信息采集手段。
“现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主要职责是为道路交通安全服务,它是一个专门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机电三大系统中所占的投资应在一半以上,随着高速公路的里程增加、收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稳定运行,以及社会大众和安全监管部门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将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统,”福建省高速公路监控中心邱淮表示。
现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拥堵、恶性事故等负面事件已引起运营管理方的高度重视,“如果老百姓对高速公路的服务不满意,会用各种方法向政府、高速公路管理局、交警部门等投诉。作为业主方,我们也不希望天天被投诉。尤其是在京津地区,随着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高速路的安全性受到空前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服务公众出行,”天津市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刚坦言。而有的高速公路公司是上市企业,更在意公众口碑。
就投资而言,监控在机电系统投资中的比重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监控系统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动态过程,后续一般都会有监控点的增加等。而随着全程监控和互连互通需求的提出,监控系统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监控作为前端信息采集最主要的设备,其职能和地位也日益突出。为了满足管理者有效管理的需求,监控联网已成为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人们对于交通信息需求更多,对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也更关注;伴随着交通事件逐渐增多,抢险救援任务加大;管理者对监控系统的重视程度加大。目前,浙江、福建、辽宁、山西等10多个省市已经建立了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中心,河南、广东等省份也正在筹建省级联网监控中心,以便联网监控更好地服务于各省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联网监控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内,更好地服务于内部管理,防止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防止交通堵塞,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局的社会形象,降低投诉率。对外:首先是便于路政、交警等日常作业,尤其是碰到重大事故、恶劣天气之下的应急指挥、调度、交通诱导,是交警、路政高速巡查的有力辅助手段;其次,对外还服务于公众出行,便于车主择时、择道而行,满足车主对“安全、高速、高效、舒适”的需求。
高速公路“生态链”逐渐清晰
就新建项目而言,业主方将高速公路机电三大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讯系统作为一个大项目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整个过程大致为:立项
-勘察设计招标-设计院出方案-招投标-联合设计。在建设阶段,高速公路的业主是投资方,比如某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总公司、交通集团等,主要负责控制成本等;而待项目建成之后则移交给运营方,这时,运营方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阶段的业主,负责日常收费及管理,其下属机电部门负责机电设施维护等。需指出,运营方通常隶属于主要投资方,即某交通集团公司,重要领导由集团公司委派。
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前期的方案设计,在综合考查市场上的产品之后再进行方案设计。设计单位原则上不定品牌和型号,具有品牌建议权;规定产品的最高限价,以及产品功能、技术参数等要求。因此设计单位会影响到品牌档次,例如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这些限制可以通过最高限价和技术参数体现出来。
目前,设计单位也面临诸多挑战。据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韩直所言,一些设计人员对事故黑点的辨别不全面,而且设计理念与实际脱节,“例如,据统计现在90%以上交通事故是因为不规范行为所致,但有的设计者却按照规范行为去设计,例如追尾常发生在上坡路段,设计时却没被考虑到。”另外,设计单位由于重在整个交通工程的设计,对具体的机电产品熟悉度可能不如集成商和供应商。此类原因导致业主对设计单位的依赖程度不如以前,不过,在一些特殊项目如隧道工程方面,设计单位的影响力更大。
集成商则针对招投标文件选定品牌,针对品牌做具体方案。评标之后决定到底由
谁来负责实施,由集成商负责,与设计单位、业主等共同完成联合设计。联合设计时,集成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原设计方案做设计变更。据重庆市华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吴工表示,“业主需求、现场需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会有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他举例解释,“品牌有可能变更。有时我们上半年投的标到下半年才开始去实施,原定品牌已经停产了。另外,受现场环境影响,实现手段也需要改。例如,系统原来采用微波车检,但由于气候多雾等原因,就不得不换成线圈或其它方式。”不过,集成商所做的任何设计变更,都需要获得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共同支持。“高速公路在建设和使用时就需要相应的改造,如果依赖集成商的话,很容易
使系统与管理脱节,”部分业主认为。
整体上,在整个高速公路生态链中,设计单位和集成商各有侧重点,而品牌采购基本上由业主、SI、设计院三方共同决定。“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仅依赖某一类企业都不合适。关键是业主要具备一批内行人,既懂技术又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盲目跟风,”福建省高速公路监控中心邱淮讲出目前业主的心声。
业主更显成熟,加强成本控制与产品把关
近年来,高速公路工程的整体造价趋高。以往即便在东部地区,一个高速工程总造价约2000-5000万左右,而现在各中心城市的造价超过了1亿,单机电工程动辄千万,这还不包括运营管理阶段的运营和维护费用。面对如此繁重的成本压力,投资方在招标中对预算、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到了运营阶段,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对是否进行维护和改造比较慎重。尤其是在机电设备部分,设备占了整个机电工程的80%左右,在业主看来,一个电子设备生命周期是5年,没必要采用价格非常昂贵的
先进产品。
在成本控制的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业主也加大了对厂商和产品的把关力度,更重视主动去了解市场上的品牌。再加上当前产品和技术更新快,为了不被“蒙在鼓里”,业主也有必要加深对产品和品牌的了解。很多业主如福建、湖北、江苏、重庆等全省监控中心就有专人对管理、设计、建设、施工等进行掌控。以往,业主一般根据以往的经累积来选择成熟稳定的产品,只要通过证明的产品,业主基本上不想去换。据一家高速公路系统集成商透露,某品牌的一款用于收费亭工作人员的对讲机,在十几年前用于高速公路市场后,直到现在仍在被使用,并占据全国90%以
上市场。不仅如此,机电工程的SI、产品都有“滚雪球”效应,只要做进去了,
做好了,就是长期合作。
而现在,考虑到成本和品质的需求,业主也希望在设备选购方面有更多选择,
尤其是在关键设备方面。以光端机为例,尽管在机电工程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其
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直接关乎系统正常运行,因此,无论是使用方还是SI对视频光端机的选择都很慎重。以往该产品的采购和施工都由SI完成,而近年不少高速公路业主开始对光端机产品单独招投标采购,这种方式既增加了业主在光端机品牌选项,确保了设备品质,也降低了设备总造价。
随着业主对成本及产品品质的重视,更多的业主希望采用性价比高的国内品牌,早期国际品牌独霸的格局也被改变。据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王新华所说,“早几年前国外品牌用得多,但是现在国内很多厂商的研发力量、产品跟进能力都有提升。以摄像机为例,开始用到一些国内品牌,如三立等。”以监控系统为例,在硬件方面,高速公路尤其是收费口用于抓拍的摄像机以国外高端品牌为主,如JVC、PELCO、SONY、三洋等,而现在国产摄像机应用渐增,如三立等;而传输部分和终端部分国内品牌的占比越来越大,像光端机、视频服务器、交换机、监视器以国内为
主,价格不菲的国外矩阵产品应用也逐渐减少。在软件方面,事件分析软件的应用主要是国外品牌居多,例如美国的Autoscope、比利时的Traficon、法国的Citilog等;而车牌识别产品以国内居多,如汉王、高德威等。
很多业主表示,国内品牌除了在性价比方面符合业主预期之外,在维护和技术支持方面的及时,也是他们乐于采用的重要原因。“考虑到维护和沟通方便,我们所用的产品主要为国内品牌,”福建省高速公路监控中心邱淮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