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之分析

资讯频道文章B

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之分析

 

本文节选自作者《中国生物识别市场2006年年度报告》部分章节

 

毛巨勇 软件学士,管理硕士。18IT11年生物识别行业)从业经验。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资深分析和研究员,美国《生物识别文摘》亚太区特约记者和市场研究员,每年撰写和发布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年度报告。联系作者: fswewi@pub.foshan.gd.cn

 

从市场和产业的生命周期看,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和产业已经完成了导入期和大部分成长期的演化过程,正在向成熟期逼近。据本人研究和预测,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和市场,将在未来58年后,即大约在20112014年间,进入成熟期。成熟期将延续自此后的1520年,然后产业开始进入衰退期。

 

2006年,国产生物识别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已开始规模化走向国际市场。在中国生物识别产业中,指纹识别技术和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它识别技术,除掌形识别稍有应用外,大都处于初期推广阶段。但人脸和虹膜识别都有了很可观的发展和进步,未来一两年它们将会有全新的市场表现。

 

根据国产生物识别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出口情况统计,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大致是,销售数量约34万套,销售收入约8亿6千万元。其中超过97%为指纹识别产品,国产设备为绝对主流,并有大量出口。按销售数量计算,出口比例大约为28%

 

另外,在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应用与往年的变化不大,仍然是以考勤和门禁系统为主。指纹门锁产品,仍然是出口量最大的生物识别产品。而国内设计生产的生物识别考勤和门禁设备,因为缺乏自己的市场渠道,目前大多以贴牌方式销往海外市场。

市场动力

 

背景

 

生物识别应用之发展潜力和背景,在现阶段的中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流动性

 

14亿人口的管理,身份识别当然是首要因素。不论静态管理,还是动态控制,生物识别注定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世界第一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将具有超乎寻常的发展潜力和速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造就了中国数量庞大、规模超凡的世界工厂。企业的安全和管理,是生物识别的用武之地。另外,从生物识别的应用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直接影响,是更加频繁的个人身份认证需求,例如边境控制,以及资产、物流跨境转移时的进行准确认证的巨大需求。

 

电子商务、政务的演变和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如何解决“安全”问题,是自助式服务(政府及金融等)、网络交易、数据访问、远程控制等应用能否普及的关键因素,而生物识别,是现阶段及可预见的将来最佳的解决方案。

 

主要驱动力

 

在上述发展背景之下,我们认为,以下应用是现阶段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发展之最大驱动力:

 

·作为刑侦鉴定的重要手段,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一直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身份逐渐普及之后,其威力将倍增。

 

·企业安全和管理上的需求,例如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考勤,巡更等系统,已经全面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生物识别成为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

 

·生物识别技术在自助式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网络交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已经是勿庸置疑。例如,指纹识别在金融机构内部认证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一个新亮点。

 

市场特点及渗透模式

 

·国内市场以价格战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恶性竞争不断加剧,导致部分厂商为压缩成本,产品质量下降,对应用市场和客户接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厂商因为不愿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或者因为他们的产品本身就是针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采取了出口导向的经营和市场策略。最典型的就是指纹门锁,指纹保险柜等产品厂商;

 

·品牌策略刚刚开始被厂商所重视,但因为大部份厂商综合实力有限,以及早已开始的恶性竞争导致的混乱市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对中国生物识别厂商确实是绝大的考验。

 

约束和限制

 

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仍然具有不少局限性,包括技术和非技术因素。

 

生物识别特征的采集和登录

 

目前常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在生物特征的采集环节,基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例如指纹采集、光学式采集受制于安全性、干手指等问题,人脸图像采集需要使用者在角度和距离上的配合,虹膜采集目前还在准确性和便利性之间进行妥协和平衡,等等。

 

使用者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态度

 

用户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心理主要有几方面障碍:其一,对生物特征采集方式的反感,尤其是需要直接接触式的采集,如指纹、掌纹/掌形等;其二是诸如指纹、人脸图像等传统上用于刑侦手段的生物特征,在商业用途使用时用户的心理障碍;其三是一些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对消费者产生的消极影响。

 

隐私保护问题

 

随着公民隐私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生物识别应用尤其是商业应用的相关法律出台已非常必要。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将遇到更大的阻力和障碍。

 

标准和规范

 

目前行业在技术上的标准已经制定了不少,但国内厂商普遍对此重视不足,同时有关标准的实施也没有强制性和实际约束力。关于标准和规范,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特征模板的统一和互换,做到统一很难,但建立互换标准却并非不可能。另外,统一的API标准也将对生物识别应用的进一步普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竞争分析

 

与传统技术的竞争

 

生物识别技术,与其它传统和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如射频卡、智能卡、二维条形码、RFID等技术的竞争是既有替代,又有结合的方式。

 

生物识别的优势在于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传统自动识别技术则胜在普及、简单和准确。生物识别技术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在采集技术和识别准确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才能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但即便如此,根据我们的分析和判断,其它自动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将仍然是长期共存的竞争力状态,生物识别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其它自动识别技术,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预计的另一个趋势是,生物识别将与其它识别技术结合,取长补短,构造更完美、更安全的自动识别解决方案,推动整个信息社会向前发展。

 

生物识别技术之间的竞争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如指纹识别、掌纹/掌形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声音识别、签字识别、步态识别、键盘敲击习惯识别,甚至DNA识别等等。从应用的角度来讲,他们的目标市场高度重合。

 

这些生物识别技术之间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一,技术的成熟程度;其二,用户的偏好和使用习惯;其三,厂商的市场运作力度;其四,历史应用因素,如早期指纹和人脸识别(数十年甚至百年以前)就以非自动的识别方式,普遍被司法机构采用。

 

这些技术会长期共存,并融合使用。长期共存,是因为它们即便市场重合,仍然不会完全替代,而且市场应用可以不断细分,不同的技术都可以找到生存空间——哪怕很小。

 

更重要的趋势是一些较普及应用技术的融合,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应用,而是两种和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处理能力(速度),可谓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挥生物识别的优势。

 

区域竞争(国际)

 

目前,商业性的生物识别产品,中国制造,已经阔步走进国际市场。中国制造的生物识别产品的强大竞争力,表现在其良好的性价比。我们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产品设计(包括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在过去几年中有长足进展,加上较低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国产货极具

价格竞争力。

 

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电子产业(尤其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打造出了全球一流的电子产品制造供应链,这也是中国生物识别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有力保证。

发达国家在成本上无法与我们竞争,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具有成本优势,却不具备中国这样良好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设计和制造的生物识别产品将逐渐占据国际市场,并获得最大份额。

 

趋势和预测

 

总体预测

 

数据预测的难度,远远高于趋势预测。对于具体的市场数据预测,尤其是在生物识别这样的新兴产业,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对于成熟的市场,已经发展出完整的市场研究工具和理论,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规律,从而进行较为准确的趋势和数据预测。而对于新兴技术和产业,太多的变数,使这样的理论和工具难有用武之地。

 

我们的预测,是建立在多年来对产业的跟踪研究,对历史数据的掌握,对行业主要企业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国内生物识别价值链上下游的熟悉,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等等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对于生物识别这样的新兴产业,任何超过5年的数据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某些世界著名的产业研究和咨询机构,经常发布关于生物识别产业10年甚至1520年的预测数据,这些数据近乎天方夜谭。

 

分销渠道分析

 

目前,国内生物识别产品的分销渠道建设尚有较大的缺陷,主要的分销渠道还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介入生物识别应用的小型集成商,以及近年加入生物识别产品销售的电子产品专业市场和办公机具销售网络。

 

更重要的渠道,细分行业的专业集成商,以及安防工程商,还没有大量介入。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生物识别产品在国内市场应用领域较为集中并过于狭窄,恶性竞争、价格战由此而生。

 

因此,明智的生物识别厂商,应该在不同的应用细分市场,寻求与该领域有实力的专业集成商合作,将生物识别技术成功渗透进入该领域应用,获取合理甚至丰厚的利益。

 

解决安全问题,是生物识别技术兴起的原始动力和得到不断发展应用的最大理由。生物识别应用于安防领域(国家安全及社会治安),其意义和作用勿庸置疑。生物识别产品厂商,致力与安防厂商的紧密,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潜力市场

 

基于对市场驱动力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在如下领域获得重要的市场进展,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电子身份(身份证、护照、暂住证等)系统及应用;

 

·出入境管理系统;

 

·智能识别/行为识别监控系统;

 

·自助式、网络服务及交易系统,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移动设备)的应用;

 

·金融及电子政务系统应用;

 

·企业安全。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传媒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a&s传媒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