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智能产品,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些产品真的能成为市场的刚需,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吗?泛泛的智能产品,虽然都贴上了“智能”的标签,但产品也经不起商业化应用,最后沦落为“玩具”,无法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
但在当下,在大数据快速积累大数据的快速积累、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快速发展、新算法的不断出现共同促使了深度学习技术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项技术便是图像识别技术与语音识别。
同时技术的创新也带动了大批创新产品的出现,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商业应用解决方案。而主导这场产业推进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那便是专注技术,贴合终端,从消费需求痛点找到技术发展方向,促进技术型产品落地。
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衍生价值
高交会最后一天,思必驰与旷视Face++联合主办、物联网咖啡协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化沙龙《读脸·对话,AI技术风暴》压轴上演,旷视科技(Face++)产品总监李晨光阐述了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主导的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原理与适用场景,并用丰富的案例为大家解读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衍生价值。
旷视科技(Face++)产品总监李晨光
李晨光谈到,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旷视(Face++)的技术除了能够协助公安机关对重点人员布控、帮助金融行业进行风控管理、帮助企业智能化升级,也在推动人脸识别技术也走入千家万户。
在公安领域,笔者了解到某地公安通过旷视的技术,实现了25分钟抓获逃犯的实例。据介绍,旷视利用动态人脸卡口技术,在关键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布控,对日常监控数据通过视频结构化技术,转化为可检索的数据,提升视频数据的时效性及数据使用率,并实现了数据传输及存储成本的下降。
在项目中,通过动态人脸识别技术,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实时报警率,实现秒级锁定目标并推送,保证警方在二次研判上有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系统误报率,通过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系统在实际评测中,比市场产品误报率低80%,真正让智慧治安得以落地。
在公安领域、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后,旷视也将技术带到了机器人领域。与传统的企业提供简单SDK不同,旷视提供的硬件包括“服务器+摄像头”,对于服务型机器人、较强的互动能力、人脸识别拓展更多业务有需求的用户而言,软硬件的集成化设计与功能接口丰富,能够实现快速集成。
旷视科技产品总监李晨光强调,机器人视觉细分模块可以分为:人脸位置检测跟踪、人脸关键检测、人脸属性分析、人脸娱乐化应用(美颜、装饰、变脸、颜值等应用)、年龄&性别分析、1:1人脸比对(判断两张相片是否一个人)、1:N人脸识别(识别照片、视频流中的人脸身份)等六个部分,其有效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定制化需求。
在与神州云海的合作中,旷视将人脸识别技术集成到银行服务机器人,为银行提供客户识别(识别出 VIP 客户,然后提示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业务引导、自动巡视、用户画像等。
技术是基础 应用是升华
整场沙龙活动下来,加上高交会的所见所闻,便会发现无论是语音还是图像,缺乏基础的技术实力的企业何难走得长远。过去很多做机器人或者是运动手环单品的企业,已经在高交会上找不到踪影,智能硬件的寒冬可见一斑。
但在这破冰期中,我们看到了以旷视及思必驰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从语音交互和机器视觉切入,让智能设备之间的交互更加自然,也让机器变得更加的主动而聪明。或许他们的对于产品的思考,也能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路。未来将会更经常,因为这场AI技术风暴,才刚刚刮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