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人:张公忠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副主任
a&s:据您了解,国内智慧园区的建设发展现状如何?
张公忠: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近40 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约32 % ;同时有近30 个国家级经开区正在规划、实施智慧园区工程,占比约16 %。北上广、天津、苏州、青岛等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做出了典型的案例。园区大多是新建的区域,智慧园区建设一开始起点就可以高一些,且更容易实施。
智慧园区的目标是以丰富的智慧服务激励企业产业和科研创新,提升政府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改善民生。智慧园区包括了各类产业、工业、高新技术、金融、自贸、开发等命名的园区。既不同于智慧城镇(区),又区别于智慧社区。
a&s:智慧园区的支撑技术以及核心应用涵盖哪些内容?其与数字园区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张公忠: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和民生等各个方面。智慧园区建设在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高速宽带网、3G/4G移动通信等)以及智能化传感控制技术,通过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协同等方式,将园区中分散的各个行业信息实体实现连接和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
智慧城市建设的洪流,推动了智慧园区迅速发展。智慧园区是数字园区的进一步提升,两者的区别在于:数字园区中广泛存在着行业信息孤岛,各行业各自为政的信息化是数字园区区别于智慧园区的主要特征。而智慧园区强调数据整合和服务协同,通过两个平台一个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泛在连接了园区中的物联设备和设施,整合了园区中不同行业的数据,构建了协同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a&s:“智慧园区”对园区智能化提出哪些新要求或新需求?过去一年智慧园区建设在规划理念、技术应用上取得哪些新突破?
张公忠:智慧园区在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以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首先,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中心。
在此基础上落实所支撑的应用,包括应急指挥/安全监控中心、运维中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管、智能门户、园区一卡通、智能楼宇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能源/环境管理、智能电网、地理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社区管理等。
a&s:智慧园区如何落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又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张公忠:智慧园区建设一开始就面临着建设所依据的信息化标准问题,无依据的标准会带来无序的建设,势必在城市中形成各个园区信息孤岛,无法融入智慧城市,最终智慧园区建设也可能夭折。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以及住建部、工信部均在制定有关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南(或导则、规范)等工作。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产业(或技术)类园区来说,其功能的重点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园区的政务、商务、公共服务等均要保证该重点落实和园区可持续发展。
a&s:目前智慧园区领域有出现哪些亮点应用或代表性案例?
张公忠:北京昌平未来科技城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而集中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也是首都构建高新技术创新研发高端平台的新亮点。 2009年7月正式启动,计划入驻数十家央企和民企。以提升运行效率和政府服务能力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基础设施高端、政府服务协同、城市运行智能、市民生活幸福、科技创新活跃的智慧园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昌平未来科技城通过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确定了该园区建设主要任务,包括如下15项工程:泛在网络建设、云服务支撑、智慧城管、智慧能源、绿色建筑、水资源综合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电网示范、平安园区建设、智慧服务、决策指挥、 信息安全建设、智慧产业发展。并提出了智慧园区建设的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