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安防市场可谓空前繁荣,国内外商家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其结果是产品的品质、功能不断提高,而价格却不断降低,但同时其间也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得工程商和最终用户因此而大伤脑筋。
在选购安防产品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自身的安全性为首选要求。当然在此基础上,造价也要考虑。如防盗报警产品,经常有闻在使用过程中有频繁的误报警等,令保安人员疲于奔命;继而使得保安人员直接消警而不再去巡查;再则由于经常误报警,使保安人员舍弃部分功能或防区,由此使得报警系统形同虚设。究其根源,直接原因就是探测器的性能差,误报率高。其次是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等太差,也影响到了系统的性能。
鉴于防盗探测器在防盗报警系统中关系到系统可靠、稳定的重要性,所以本文介绍一种性能较好的被动红外探测器,以此作为工程商和最终用户在选择防盗探测器时的一个参考。
为何集双传感器于一体?
事实上,多年来PIR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光电部分的设计基本未变,而光电部分为探测器的根本,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1)误报和灵敏度的矛盾;(2)高温漏报/误报;(3)低温漏报/误报。多数生产厂家往往仅简单地以降低灵敏度为代价来改善误报,这也是PIR被动红外探测器在安防市场中定位偏低的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已有厂家另僻蹊径,提出新的集双传感器于一体的PIR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设计理念,其最通俗的类比就是“足球赛有三个裁判员”,三个人互为印证共同执法。此设计可简化系统的复杂性,但产品性能却被提高,而又无微波、电磁辐射。
以下介绍两项基于双传感器设计理念的被动红外探测新技术──DFIR(移动分频红外)探测器和M-TEC(M-技术)探测器。
一般/分频红外技术原理的差异
首先了解一下普通PIR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技术原理。当人体穿过探测器保护视区时,探测器即接收到人体散发的不可见的红外线能量,由光电传感器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信号的判别,当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就输出报警信号。
但问题来了,固定热/冷干扰源同样可使普通探测器产生电信号输出。这是由红外线传感器的特性所决定。另外一些对PIR电路的干扰也会造成类似的电信号输出。当其干扰信号幅度足够大时同样产生报警信号,便会产生误报。
移动分频红外技术如何识别人体移动和非移动干扰源?
究竟怎样利用双传感器识别人体移动和非移动干扰源呢?当有人走过保护区,电路产生两个输出信号。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频率幅度,确认为有效报警。
虽然固定干扰源也会对探测器引起干扰而输出电信号,并两个传感器会产生相同或相近频率的信号,但与由人体移动而产生的正常报警信号相比,却有很大的区别。此种信号尽管幅度很大但仍不能使双传感探测器产生报警,其能有效地滤除大多数干扰源,如空调、暖气、强电磁、雷电等的干扰。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第二个传感器来对第一个传感器的探测信号进行验证,通过对频率和幅度的识别来判断是否为有效报警。虽然仅增加了一个信息源,但结果与普通单传感器PIR被动红外人体移动探测器却有很大不同。原理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另外,探测器的正常探测性能(指灵敏度、稳定性)没有被降低或减弱。相反,还有所提高。
一般/M-TEC(M-技术)双鉴技术的差异
目前,为了减少误报,市面上也有许多双鉴探测器,其设计理念为红外加微波(即PIR+MW)双技术相互验证。也有厂家把DFIR技术与MW技术结合,则成为更完美的M-TEC (M-技术)组合。
从上述分析可见,单红外传感器仅只有对单个电信号进行判断以决定报警与否;而双红外传感器除了对各电信号的幅度/频率进行判别外,还有二路电信号之间的比较判别;双红外传感器+微波则更增加了微波探测的佐证。由此可见双传感器及双传感器+微波确实提高了探测器的可靠性,降低了探测器的误报。当然,单红外传感器、双红外传感器、双红外传感器+微波在价位上肯定会有差异,本文就作为用户在选择探测器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