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感知无所不在 安防产业进入物联网时代

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构想;十七届三中全会,“物联网”更被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种种迹象显示,“物联网”正以一种“炙手可热”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线。在安防行业还把目光停留在高清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趋势的今天,“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机遇呢?
资讯频道文章B

【安防知识网】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构想;十七届三中全会,“物联网”更被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种种迹象显示,“物联网”正以一种“炙手可热”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线。在安防行业还把目光停留在高清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趋势的今天,“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机遇呢?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次文明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科技总在其中充当着先锋力量,正是因为人类这种锐意革新的理念,世界的模样才会一次又一次发生深刻的改变。

  早在1999年,物联网就已经以概念的形式被提出,当时的定义是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乃至今日,当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到物联网的时候,总免不了夹杂着RFID、标签、无线通信等词语,从十年多前,概念的提出到现今的应用探索,物联网再一次处于媒体闪光灯聚焦的位置,如果说十年前的物联网还只是雾里看花,那如今的物联网可谓已拨开云雾见青天。

  同样地,安防行业这几年随国家政策扶持、安防理念的转变、经济环境向好等因素的刺激下,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在集成化、系统整合等趋势下,物联网与安防行业的交集无可避免。有人说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而作为一个安防人,我们更关心的是,安防行业是否也能乘此浪潮再次扬帆起航。

  物联网促安防理念升级

  物联网安防体系不仅仅只是硬件设备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安防理念的升级和创新,它围绕用户安防和服务的整体需求构建安防体系。对此,北京蛙视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经理肖可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物联网不仅是一种新技术,也不仅是一种新应用,它绝对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它说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来越重视,感知的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感知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知道,任何实质性的改变都要从理念开始,如今的安防理念也逐渐产生微妙的变化,“我们不但要看得见、听得到,还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准确、自动地预防和处理事务,而如今的物联网技术,正好能满足此需求。”

  物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将现代信息网络中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节点从“人”扩展到“智能化的物体”,从而突破人在智力和体力方面的限制,实现更高效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处理,大大提升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社区、楼宇、家庭等场所是各种设施和安防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小区、家庭、白色家电、停车场、仓库、周界等不同区域都需要进行监控;各种车辆、人员、视频、声音、身份、位置等多种信息也都存在感知的必要性,而现有分散建设的安防系统难以满足如此复杂的智能化要求。但也只有基于现有的安防系统基础,大力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融合和智能化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才能提高安防和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安防,促进安全、容量和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

  先进的理念带来了创新的应用,据北京北邮国安宽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光电子部副经理霍哓练介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的物联网应用为国内的大型场所安防提供了一个成熟的范本。在浦东机场周围一共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栅栏,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那么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有效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非法行为。

[nextpage]  视频监控:走在安防物联最前端

  视频监控作为原有安防产业最重要领域之一,其现有技术已为“视频感知”这一物联网最主要的技术难点打下了一定技术和硬件等方面的基础。对此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金兆玮表示,“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也打破了传统视频监控固守的狭窄领域,一方面引入了更深层次、更高程度的信息化的管理,建立起能够共享的管理平台,解决了各部门间的互联互通的问题;另一方面物联网将使原有的安防监控系统上升到更为智能化的层面,无论从视频的采集、管理还是应用,都将通过智能技术更有效地进行处理。物联网概念的发展将使得视频监控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

  “目前的视频监控联网,有传输速度慢、图像损失、图像延时较大、传输距离较近等弊端。”北京艾普德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任辉指出,“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网络资源会大大增加,网络技术也会更加成熟,监控联网现存的问题会迎刃而解。物联网安防系统具有不同于传统安防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物联网架构的安防系统,从终端产品到互联网安防平台及用户端接警软件的一体开发应用,带来的是安防技术整体升级,正是因此,才能在大型活动安保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物联网给视频监控带来的变化,蛙视的肖可伟表示,“视频监控联网从物理位置上延伸了人的视觉系统,但终究还是没有摆脱人,而物联网则不但从物理位置上延伸了视觉系统,而且拓展了感知功能,甚至能摆脱对人的依赖,自动智能地处理事件变为可能。物联网的发展弥补了传统视频监控联网的不足,扩展了视频监控的监控对象范畴,把我们获取的信息从视频扩展到各种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内容,例如位置、状态等,让我们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

  关于“视频感知”的重要性,上海博康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划总监张继军也有同样的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作为后端运用决策的智能识别技术的融合,“以摄像机为例,它作为物联网世界的传感器之一,以前传统运用是将大量未经分析处理的文件储存下来以备事后取证调用,其模式注定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物联网的世界里,所有感知设备相连,形成多触角的感知网,这就需要我们的感知设备不仅仅能‘感觉'还要能‘辨别'和‘分析',将辨别分析后的信息传输给后端运用中心以备决策。所以说,近来很多行业巨头都看清了‘视频感知'应用的前景及重要性,都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视频的智能识别技术上。由此,一些算法先进、有特点、重运用的先进的产品相继诞生。”在智能识别技术的方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有类似的观点,“视频监控中的摄像头是图像传感器,它起到了感知的作用,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如果还能实现嵌入式的智能识别技术,那么视频监控就是物联网在安防的应用主线。物联网通过感知和网络互联,最终走向全面的数据应用。那么数据就变成了主题,数据和智能化是密切相关的,对数据的计算和应用越深,智能化的程度就会越高,为用户带来的直接感受也最强烈。比如说图像的智能识别,物体的运行轨迹的自动监控等等。因此智能化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成为我们每个安防企业应该关注的核心。也就是说,谁能够把握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应用,谁就能够在安防行业里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谁就能够在智能化的基础上注入服务的内涵,那么他在这个行业里的影响力就会显得足够大。”

  从技术方面来看,智能和视频两项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无论是视频的采集、管理、还是应用,都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突破障碍。要把物联网从普通的传感和传输上升到智能化的层面。没有智能化,物联网就没有价值,很难顺利地发展下去。

[nextpage]  传感技术是关键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以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而其中的传感器所担任的角色,可谓至关重要。提起传感技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RFID。确实,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一直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的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据博康的张继军介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全世界目前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RFID及安防是公认的运用得最早、技术最为成熟的行业,特别是在视频运用方面,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增长。近来,公安物联网、智能安防、ITS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而各地公安建设重点也从以前的建设‘平安城市'转换为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而物联网的传感器按感知对象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 身份感知:通过RFID等电子标签对物体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进行标识;

  · 位置感知:利用GPS或WSN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感知;

  · 图像感知:通过摄像头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

  · 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

  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中星微电子的金兆玮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安防行业在物联网发展中占有很大空间。“目前,安防产业得到初步应用的技术,包括视频、智能、GPS、传感等,都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之前有人认为RFID传感技术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也有人提出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其实物联网技术的最核心的不完全是RFID,‘视频感知'也很重要,而视频才是物联网最主要的技术难点之一。从采集方面来看,视频采集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视频的传输对带宽率的要求非常高,视频的定型、及数据的处理也都是难点;从管理方面来讲,视频的计算量是最为复杂的;从应用上来看,视频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因此,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必定是以‘视频感知'为主,‘视频'是对物联网技术发展最大的挑战。”

  “从整个物联网来看,其关键技术在于光纤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光纤技术是整个物联网的基础,如果光纤技术没有关键性突破,物联网也只能是雾里看花。”艾普德盛的任辉这么认为,“其中光纤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以及集中管理系统软件在目前的安防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安防行业的远程监看、远程控制、远程传输以及远程存储,远程转发等大量工作,都需要高端的网络技术支撑。所以光纤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会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同时,在网络端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系统软件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物联网所涉及技术繁多,比如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技术等,这些也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新颖之处在于利用这些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讨论,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对于我们安防行业来说,一个优秀安防系统往往混合了多种技术。

[nextpage]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但是实现物联网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标准规范、产品研发、安全保护等技术方面问题,以及产业规划、体制机制、协调合作、推广应用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1、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目前,我国处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关键在于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其中,传感器核心芯片和传感器网接入因特网的技术,将是今后几年优先攻关的瓶颈。

  2、标准规范有待制定。制定一种能被世界各国认可的统一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难度很大。据悉,目前我国正处于研究制定物联网标准框架阶段,需要集中力量制定标准化体系、产业链体系、研发与应用项目规范等。

  3、信息安全有待解决。物联网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互联,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统一协议有待制定。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协议,但是在接入层面,协议种类很多,如G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等,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

  结语

  毋庸置疑,物联网承载着太多的期待。在火热的关注度背后,我们或者可以静下躁动的心,思索一下它的方向及未来,一个刚刚脱离新生姿态,姗姗学步的幼儿,他的路究竟能走多远?

  中星电子的金兆玮表示,安全防范产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必将有力地带动安防产业前进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安防监控行业的功能及特点,物联网安防系统具有覆盖范围更广、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等特点。因此,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安防行业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将从技术、市场、应用等多角度带动安防产业的迅速增长,对安防产业的发展从各方面来看都是积极的,具有推动作用。

  “物联网将是未来几年着重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物联网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安防行业,会使安防产品更加普及、更贴近生活,并带动更多的安防周边产业发展,使安防技术的更新更加快速。”艾普德盛的任辉笑谈道。

  变化永远是生存的法则。安防行业也一直遵循着这种规则在改变,从互联网之热到物联网之热,时间跨度十多年,现今风景这边独好,形势一片乐观,各种安防技术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应用着,对于物联网的未来或者无法过早做下定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怀着期望翘首以待。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